[实用新型]一种食品检测用解冻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73001.4 | 申请日: | 2019-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415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4 |
发明(设计)人: | 林奕云;郑家概;张志军;付强;丁少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测试分析研究所(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1/44 | 分类号: | G01N1/44 |
代理公司: | 44001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方燕;蒋欢妹 |
地址: | 51007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装板 传送机构 解冻箱 固接 解冻 食品检测 解冻机 本实用新型 加热板 连接板 支撑座 并列排放 传动连接 内部延伸 一次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食品检测用解冻机。该食品检测用解冻机,包括支撑座、解冻箱、第一安装板、连接板、第二安装板、第一传送机构、第二传送机构和加热板;支撑座固接于解冻箱底部,第一安装板固接于解冻箱一侧部,所述的第二安装板固接于解冻箱另一侧部,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通过若干个并列排放的连接板连接,第一传送机构设置在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之间,并向解冻箱内部延伸;所述的第二传送机构设置在解冻箱中,且第一传送机构与第二传送机构传动连接;加热板固接于解冻箱内顶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食品检测用解冻机不仅简化了食品解冻的步骤,而且能一次性进行大量的食品解冻,提高食品的解冻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品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食品检测用解冻机。
背景技术:
食品安全检测是按照国家指标来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主要是一些有害有毒的指标的检测,比如重金属、黄曲霉毒素等。食品科学与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引入和运用化工单元操作,并发展形成食品工程单元操作,从而促进食品工业向大规模、连续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有些食品是冷冻的,所以在检测时,先要将冷冻的食品进行解冻,如果只是在常温下解冻,则解冻速度很慢,影响工作效率。
由于食品检测的仪器笨重,有时候需要将冷冻的产品运输到专业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而且有时候需要同时对多种的食品进行解冻检测,目前食品解冻只能够对一种食品进行解冻,而且解冻过程繁琐,因此亟需研发一种能够简化解冻步骤,而且能够同时对多种的食品进行快速解冻的食品检测用解冻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食品检测解冻机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对多种的食品进行快速的解冻的食品检测用解冻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食品检测用解冻机,包括支撑座、解冻箱、第一安装板、连接板、第二安装板、用于输送冷冻食品的第一传送机构、用于铺散冷冻食品的第二传送机构和加热板;所述的支撑座固接于解冻箱底部,所述的第一安装板固接于解冻箱一侧部,所述的第二安装板固接于解冻箱另一侧部,所述的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通过若干个并列排放的连接板连接,所述的第一传送机构设置在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之间,并向解冻箱内部延伸;所述的第二传送机构设置在解冻箱中,且第一传送机构与第二传送机构传动连接;加热板固接于解冻箱内顶部。
当冰冻的食品需要检测时,需要先将食品解冻,运送冷冻的食品到第一传送机构上,第一传送机构输送冷冻食品至解冻箱中,并将冷冻食品均匀摊开,防止食品堆积,解冻不够彻底;同时开启加热板进行加热。第二传送机构与第一传送机构传动连接且相互衔接,第一传送机构输送的食品逐渐落在第二传送机构上,第二传送机构上的冷冻食品均匀分布,位于解冻箱中,利用加热板产生的热量对食品进行解冻,直至将食品解冻完成。
优选,该食品检测用解冻机还包括下料斗、阀门和出液管;所述的解冻箱靠近第二传送机构的一侧部开设有出料口;所述的下料斗与出料口连接,且向下倾斜;所述的出液管固接于解冻箱远离下料斗的一侧部,阀门安装于出液管。
进一步的,该食品检测用解冻机还包括斜板,所述的斜板固接于解冻箱内底部,且向出液管方向倾斜。斜板能够更便于解冻产生的水从出液管流出。
优选,所述的第一传送机构包括转盘、转把、第一轴承座、第一转轴、第二轴承座、第一输送带、第三轴承座、第一皮带轮、第二转轴和第四轴承座;第一轴承座固接于第一安装板一侧部,第二轴承座固接于第二安装板一侧部;第一转轴一端部与第二轴承座枢接,另一端部与第一轴承座枢接且贯穿第一轴承座与转盘连接,转把固接于转盘,第三轴承座固接于第二安装板远离第二轴承座的一侧部,第四轴承座固接于第一安装板远离第一轴承座的一侧部;第二转轴一端部与第三轴承座枢接,另一端部与第四轴承座枢接且贯穿第四轴承座与第一皮带轮固接;第一转轴通过第一输送带与第二转轴传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测试分析研究所(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未经广东省测试分析研究所(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730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