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昆虫嗅觉行为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73046.1 | 申请日: | 2019-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095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林嘉;刘旭祥;陈康;蔡普默;季清娥;陈家骅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昆虫收集 选择管 进气口 昆虫 本实用新型 昆虫嗅觉 行为测试 测试管 导气管 反应实验 简化试验 气味物质 行为反应 寄主 灯管 进虫口 叉杆 嗅觉 连通 主管 架设 释放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昆虫嗅觉行为测试装置,包括呈二叉杆形状的测试管,所述测试管包含相互连通的第一选择管、第二选择管以及主管,所述主管的进虫口与昆虫释放瓶的出虫口相连通,所述第一选择管的出虫口处设置有第一昆虫收集管,所述第二选择管的出虫口处设置有第二昆虫收集管,所述第一昆虫收集管的进气口处插设有第一导气管,所述第二昆虫收集管的进气口处插设有第二导气管,所述第一昆虫收集管与第二昆虫收集管之间架设有灯管。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设计简单、合理,而且易于操作,便于清理,可进行大规模的昆虫对某种化合物或者寄主的趋向实验,简化试验过程,可准确反应实验昆虫对于气味物质的嗅觉行为反应,使实验结果更加客观准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昆虫嗅觉行为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嗅觉行为机制对于昆虫获取食物、传递种间讯息、选择栖息地、趋利避害以及繁殖等许多行为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对昆虫嗅觉行为进行深入的研究,可以为害虫的防控提供有效可靠的新途径、新思路。
传统的嗅觉仪结构设计不合理,释放实验昆虫困难,且无法满足测试大量昆虫的实验需求,当测试一些较活跃的昆虫,如实蝇、蚤类等,容易出现实验昆虫在嗅觉仪内反复爬行而不做出选择的情况,难以准确反应实验昆虫对于气味物质的嗅觉行为反应。此外,在测试趋光性昆虫时,如何保证各个选择管的受光强度一致,消除光源所导致的误差也是一个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昆虫嗅觉行为测试装置,不仅结构设计合理,而且高效便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昆虫嗅觉行为测试装置,包括呈二叉杆形状的测试管,所述测试管包含相互连通的第一选择管、第二选择管以及主管,所述主管的进虫口与昆虫释放瓶的出虫口相连通,所述第一选择管的出虫口处设置有第一昆虫收集管,所述第二选择管的出虫口处设置有第二昆虫收集管,所述第一昆虫收集管的进气口处插设有第一导气管,所述第二昆虫收集管的进气口处插设有第二导气管,所述第一昆虫收集管与第二昆虫收集管之间架设有灯管。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昆虫收集管的进虫口处设置有第一进虫头,所述第一进虫头呈漏斗状,所述第一进虫头向远离第一昆虫收集管的进虫口方向凸出,所述第一进虫头的进虫口比出虫口大;所述第二昆虫收集管的进虫口处设置有第二进虫头,所述第二进虫头呈漏斗状,所述第二进虫头向远离第二昆虫收集管的进虫口方向凸出,所述第二进虫头的进虫口比出虫口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气管的出气口处设置有第一出气头,所述第一出气头呈锥形状,所述第一出气头的进气口比出气口大;所述第二导气管的出气口处设置有第二出气头,所述第二出气头呈锥形状,所述第二出气头的进气口比出气口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气管的进气口与第一气味源瓶的出气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导气管的进气口与第二气味源瓶的出气口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气味源瓶与第二气味源瓶分别经连接管、分流管接入加湿瓶,所述加湿瓶经连接管、过滤瓶、气体流量计与气泵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昆虫释放瓶的一端设置有与主管的进虫口相连通的出虫口,所述昆虫释放瓶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处设置有滤网。
进一步的,所述昆虫释放瓶的内腔中部插设有用以启闭其出虫口的插板,所述昆虫释放瓶上设置有用以与插板相配合的插槽,所述插板在昆虫释放瓶的内腔内隔出昆虫储存间。
进一步的,所述昆虫释放瓶的侧壁设置有对准昆虫储存间的进虫口,所述昆虫释放瓶的进虫口处设置有橡胶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设计简单、合理,而且易于操作,便于清理,可进行大规模的昆虫对某种化合物或者寄主的趋向实验,简化试验过程,可准确反应实验昆虫对于气味物质的嗅觉行为反应,使实验结果更加客观准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730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野外诱集壁蜂的装置
- 下一篇:蚕盘传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