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沉降槽布水体系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75961.4 | 申请日: | 2019-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548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发明(设计)人: | 兰洲;李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化重庆涪陵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C02F101/14 |
代理公司: | 重庆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6 | 代理人: | 姚坤 |
地址: | 408000***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布水板 沉降槽 引水管 布水孔 布水 浮筒 本实用新型 水平设置 布水器 冲刷 防冲击板 固液分离 排水孔 下表面 管壁 消能 贯穿 | ||
1.一种沉降槽布水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水管(1)、布水板(2)和布水器(6);
所述布水板(2)水平设置,所述布水板(2)的上方固定设有所述引水管(1),所述引水管(1)水平设置,所述引水管(1)的管壁上设有排水孔(a);
所述布水板(2)上设有多个布水孔(b),所述布水孔(b)贯穿布水板(2),所述布水孔(b)的下方分别设有布水器(6),所述布水板(2)的下表面固定设有多个浮筒(2a),所述浮筒(2a)围绕所述布水孔(b)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降槽布水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管(1)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U形杆安装在所述布水板(2)的上表面,所述第一U形杆的两个直线段向下穿过所述布水板(2),所述第一U形杆的两个直线段的穿出端设有螺纹,所述第一U形杆的两个直线段的穿出端均通过螺母固定,所述第一U形杆的弧形段将所述引水管(1)抱在所述布水板(2)的上表面;
所述引水管(1)一端封闭,所述引水管(1)另一端向上弯曲形成进水接头(1a),所述进水接头(1a)竖向设置,所述进水接头(1a)外壁上设有絮凝剂投料管(1b),所述絮凝剂投料管(1b)接通所述进水接头(1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降槽布水体系,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布水孔(b)均匀分布在所述布水板(2)上,每一个所述布水孔(b)周围分别设有四个所述浮筒(2a),所述浮筒(2a)通过第二U形杆安装在所述布水板(2)的下表面,所述第二U形杆的两个直线段向上穿过所述布水板(2),所述第二U形杆直线段的穿出端设有螺纹,所述第二U形杆的两个直线段的穿出端均通过螺母固定,所述第二U形杆的弧形段将所述浮筒(2a)抱在所述布水板(2)的下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降槽布水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器(6)连接有安装柱(4),所述安装柱(4)竖向设置,所述安装柱(4)的上端设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位于所述布水孔(b)内,所述安装柱(4)的下端连接所述布水器(6),所述固定装置固定在所述布水孔(b)的内壁上;
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三个限位支杆(5a),三个所述限位支杆(5a)围绕所述安装柱(4)呈发散状设置,所述限位支杆(5a)倾斜设置,所述限位支杆(5a)的上端与所述安装柱(4)的顶端连接,所述限位支杆(5a)的下端向下弯曲延伸,以形成插接头;
所有所述限位支杆(5a)与所述安装柱(4)之间的夹角相同,任意一个所述限位支杆(5a)与另外两个所述限位支杆(5a)之间的夹角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沉降槽布水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孔(b)的内壁上设有三个卡位槽,所有所述卡位槽竖向设置,三个所述卡位槽与三个所述插接头一一对应,三个所述卡位槽的上端从所述布水板(2)的上表面穿出,三个所述卡位槽的下端封闭,所述插接头落在所述卡位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沉降槽布水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器(6)包括消能锥(6a),所述消能锥(6a)呈圆锥状,所述消能锥(6a)竖向设置,所述消能锥(6a)顶端朝上与所述安装柱(4)的下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沉降槽布水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器(6)还包括防冲击板(6b),所述消能锥(6a)的下端面与所述防冲击板(6b)连接,所述防冲击板(6b)水平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沉降槽布水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冲击板(6b)呈圆环状,所述防冲击板(6b)的内边缘与所述消能锥(6a)下端外边缘连接,所述消能锥(6a)外壁与所述防冲击板(6b)上表面之间弧形过渡。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沉降槽布水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孔(b)呈矩形阵列分布,所述排水孔(a)位于相邻的两排所述布水孔(b)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沉降槽布水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剂投料管(1b)倾斜设置,所述絮凝剂投料管(1b)的下端与所述进水接头(1a)接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化重庆涪陵化工有限公司,未经中化重庆涪陵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7596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煤气炉煤气水的处理装置
- 下一篇:含氟废水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