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平衡式阀门密封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76111.6 | 申请日: | 2019-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344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秦世龙;李仲;凌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上海能源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46 | 分类号: | F16K1/46;F16K1/32;F16K1/00 |
代理公司: | 31225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元焱 |
地址: | 201316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向套圈 拼紧螺母 阀芯 内圈 本实用新型 环形凹槽 上表面 平衡式阀门 密封效果 密封组件 向上凸起 下表面 凸圈 外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平衡式阀门密封组件,包括导向套圈(2)和下拼紧螺母(1),其中导向套圈(2)套设于阀芯(5)外壁上,导向套圈(2)包括靠近阀芯(5)的导向套圈内圈(21)和远离阀芯(5)导向套圈外圈(22),所述的导向套圈内圈(21)向上凸起形成凸圈(211),所述的导向套圈外圈(22)上表面设有环形凹槽(221),所述的环形凹槽(221)中设有O型密封圈(4);下拼紧螺母(1)包括靠近阀芯(5)的下拼紧螺母内圈(11)和远离阀芯(5)的下拼紧螺母外圈(12),下拼紧螺母内圈(11)的下表面与导向套圈内圈(21)的上表面之间设有V型密封圈(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明显的提升了密封效果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管道中调节阀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平衡式阀门密封组件。
背景技术
阀门在电厂各个系统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火电机组参数的不断提高,对阀门运行可靠性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阀门的密封圈结构是保证阀门在开启前,介质不能大量进入上腔体,保证阀门开启力足够小及稳定的启闭。因此,设计一种利于密封圈作用且能提高其实使用寿命的结构是使阀门长久运行的重要因素。
现有平衡式阀门的密封圈结构存在以下缺陷,一方面只能依靠介质压力将V 型密封圈撑开来保证密封,但由于进口侧高速介质同时作用于V型密封圈一端,无法形成较高的内压使唇尖改变接触状态和加大接触应力,唇部和两端的壁面也就不能贴合的更紧,介质会轻易的通过并进入上腔体,导致上腔体的压力过大,增大开启力,造成阀门开启过程不稳定甚至难以打开阀门的现象产生。另一方面,密封圈处没有保护措施,高速介质长时间直接冲刷,会影响零件密封性,降低密封圈使用寿命,增加了维护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平衡式阀门密封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平衡式阀门密封组件,设于阀体内部,用于阻止流体进入阀门上腔体,阀门的入口处设有阀芯包,流体穿过阀门芯包并被阀芯阻隔,密封组件包括导向套圈和下拼紧螺母,其中导向套圈套设于阀芯外壁上,并使得阀门芯包的顶部与导向套圈的下表面相贴,导向套圈包括靠近阀芯的导向套圈内圈和远离阀芯导向套圈外圈,所述的导向套圈内圈向上凸起形成凸圈,所述的导向套圈外圈上表面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的环形凹槽中设有O型密封圈;下拼紧螺母套设于阀芯外壁上,包括靠近阀芯的下拼紧螺母内圈和远离阀芯的下拼紧螺母外圈,所述的下拼紧螺母内圈的轴向高度小于下拼紧螺母外圈的轴向高度,下拼紧螺母内圈的下表面与导向套圈内圈的上表面之间设有V型密封圈,所述的下拼紧螺母外圈压于凹槽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的凸圈的径向厚度等于下拼紧螺母内圈的径向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的下拼紧螺母内圈的下表面、凸圈的上表面、阀芯的外壁、下拼紧螺母外圈靠近阀芯的侧壁间围成一个环形空腔,所述的V型密封圈设于所述的环形空腔中。
进一步地,所述的V型密封圈的径向宽度等于环形空腔的径向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的V型密封圈的轴向高度等于环形空腔的轴向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的V型密封圈倒置于所述的环形空腔中。
进一步地,所述的O型密封圈的轴向厚度大于等于凹槽的深度。
进一步地,所述的V型密封圈由吸水膨胀橡胶制备,吸水后倒置放置的V型密封圈向径向和轴向膨胀,使得环形空腔与V型密封圈间的流动缝隙被密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能够避免介质直接冲刷V型密封圈的结构,使得各种压力作用的情况下V型密封圈均能密封住间隙流,保证下腔体高压介质不会大量进入上腔体,从而更好地保证阀门开关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上海能源装备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上海能源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761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