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转向插头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82468.5 | 申请日: | 2019-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131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7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虎;叶子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R39/08 | 分类号: | H01R39/08;H01R39/20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戴朝荣 |
地址: | 21004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电环 电源线 转动轴 电刷 壳体 导电滑环 绝缘层 本实用新型 同向转动 插头 可转向 底座 电火花 电路电源线 可转动连接 外接电源线 电性连接 石墨电刷 贴合连接 旋转过程 正常供电 短路 弯折 缠绕 三维 摩擦 保证 | ||
1.一种可转向插头,包括底座(1)、导电滑环(2)和转动轴(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插足(4),所述导电滑环(2)包括电刷、导电环和绝缘层,所述插足经导线与电刷相连接,所述电刷贴合连接于导电环的外侧,所述导电环的内侧设置有绝缘层,所述导电环与转动轴(3)一端电性连接,所述转动轴(3)的另一端外接电源线,所述电源线和导电环分别固定连接于导电滑环(2)的壳体上下端,导电滑环(2)的壳体与底座(1)的壳体可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转向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足(4)包括第一插足(4-1)、第二插足(4-2)和第三插足(4-3),三个插足之间均呈1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转向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环为圆状铜环,所述圆状铜环包括内圆状铜环(2-1a)、中圆状铜环(2-1b)和外圆状铜环(2-1c),所述内圆状铜环(2-1a)、中圆状铜环(2-1b)和外圆状铜环(2-1c)同心且直径逐渐增大,所述第一插足(4-1)、第二插足(4-2)和第三插足(4-3)经导线分别与内圆状铜环(2-1a)、中圆状铜环(2-1b)和外圆状铜环(2-1c)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转向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刷为“V”型铜片,所述的“V”型铜片包括第一“V”型铜片(2-2a)、第二“V”型铜片(2-2b)和第三“V”型铜片(2-2c),所述第一“V”型铜片(2-2a)、第二“V”型铜片(2-2b)和第三“V”型铜片(2-2c)分别贴合连接于内圆状铜环(2-1a)、中圆状铜环(2-1b)和外圆状铜环(2-1c)上,且第一“V”型铜片(2-2a)的开口朝向内圆状铜环(2-1a)、第二“V”型铜片(2-2b)的开口朝向中圆状铜环(2-1b)、第三“V”型铜片(2-2c)的开口朝向外圆状铜环(2-1c)。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转向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刷为石墨电刷,所述的石墨电刷可抑制与转动中的导电环摩擦产生的电火花。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可转向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缘层为硅树脂层,所述的硅树脂层可避免电刷与其外侧导电环摩擦造成短路。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可转向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动轴(3)由第一转轴(3-1)、第二转轴(3-2)和第三转轴(3-3)通过塑料螺丝串联而成,且三个转轴之间通过绝缘塑料(3-4)相称,所述第一转轴(3-1)、第二转轴(3-2)和第三转轴(3-3)的结构相同,均由第一圆状铜片(3-5)和第二圆状铜片(3-6)同心贴合连接组成,所述第一转轴(3-1)、第二转轴(3-2)和第三转轴(3-3)的第一圆状铜片(3-5)分别与内圆状铜环(2-1a)、中圆状铜环(2-1b)和外圆状铜环(2-1c)相连且均固定于导电滑环(2)的外壳上,所述第一转轴(3-1)、第二转轴(3-2)和第三转轴(3-3)的第二圆状铜片(3-6)均与电源线相连,且三个转轴的第二圆状铜片可转动的范围均为0°~9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未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8246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插拔式滑环
- 下一篇:一种电机用弹性补偿碳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