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输气管道烃露点在线实时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82530.0 | 申请日: | 2019-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277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聂中文;于永志;王永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5/66 | 分类号: | G01N25/66 |
代理公司: | 11496 北京君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程远;胡玉章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烃露点 输气管道 出气管路 分析仪 截止阀 过滤器 本实用新型 流量控制阀 旁路管路 取样探头 安全区 单向阀 气管路 进气口 在线实时检测装置 在线实时检测 出口 人员负荷 站控系统 出气口 调压阀 旁路管 气管 检测 安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输气管道烃露点在线实时检测装置,包括:烃露点分析仪,其接至站控系统;取样探头,其下部与输气管道相连;样气管路,其入口与取样探头上部相连,样气管路出口与烃露点分析仪进气口相连,样气管路上设有第一截止阀、第二截止阀、过滤器和调压阀;出气管路,其入口与烃露点分析仪出气口相连,出气管路出口通往安全区,出气管路上设有第二流量控制阀、第二单向阀和第四截止阀;旁路管路,其入口与过滤器相连,旁路管路出口通往安全区,旁路管路上设有第一单向阀和第一流量控制阀。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实现输气管道烃露点在线实时检测,提高输气管道烃露点检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确保输气管道及设备的运行安全,减少人员负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然气检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输气管道烃露点在线实时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天然气长输管道输送过程中,温度和压力的变化会导致天然气烃露点的变化,当超过临界点时就会析出液态烃,造成管道、压缩机等设备的腐蚀损坏。因此,对天然气烃露点的实时监测尤为重要。以往管道天然气的烃露点监测一般从管道取样气后进站内的实验室进行离线检测,对于高压管道的取样操作而言,对于人的要求较高,操作风险不可避免,而且该方法存在人员负荷较大、过程复杂、耗时较长、实时性不够等问题,最终导致输气管道贸易交接的准确性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气管道烃露点在线实时检测装置,可以快速、自动、准确检测输气管道的烃露点值。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输气管道烃露点在线实时检测装置,包括:
烃露点分析仪,其接至站控系统;
取样探头,其下部与输气管道相连;
样气管路,其入口与所述取样探头的上部相连,所述样气管路的出口与所述烃露点分析仪的进气口相连,所述样气管路上依次设置有第一截止阀、第二截止阀、过滤器和调压阀;
出气管路,其入口与所述烃露点分析仪的出气口相连,所述出气管路的出口通往安全区,所述出气管路上依次设置有第二流量控制阀、第二单向阀和第四截止阀;
旁路管路,其入口与所述过滤器相连,所述旁路管路的出口通往安全区,所述旁路管路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单向阀和第一流量控制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过滤器为Y型过滤器,所述过滤器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截止阀相连,所述过滤器的第二端口与所述调压阀相连,所述过滤器的第三端口与所述旁路管路的入口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单向阀和所述第一流量控制阀之间的旁路管路上设置有三通,所述三通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单向阀相连,所述三通的第二端与所述流量控制阀相连,所述三通的第三端连接旁路支路。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旁路支路上设置有第三截止阀,所述旁路支路的出口通往安全区。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取样探头通过焊接短管输气管道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过滤器和所述调压阀之间的样气管路上设置有压力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还包括防爆接线箱,所述烃露点分析仪通过第一电缆接至所述防爆接线箱。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防爆接线箱通过第二电缆接至站控系统。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样气管路、所述出气管路和所述旁路管路均采用不锈钢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不锈钢管设置电伴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825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