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前围上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85172.9 | 申请日: | 2019-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414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7 |
发明(设计)人: | 金玄埈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5/08 | 分类号: | B62D2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陈鹏;李静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前围 上板结构 本实用新型 挡风玻璃 发动机舱 上板 面面接合 室内空间 上端 侧端 噪声 包围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前围上板结构。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前围上板结构包括:所述前围上板的上端构成为沿所述挡风玻璃的内侧面面接合,所述前围上板的两个侧端以包围所述挡风玻璃两侧面的方式定位,使发动机舱和车辆的内部空间分离的前围上板结构,防止在发动机舱产生的噪声和气味流入车辆的室内空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前围上板结构(structure for crow top panel),提供与挡风玻璃内侧面面接合并且构成为室内空间与发动机舱隔断的前围上部结构,并且阻止在发动机舱产生的噪声和气味流入室内空间的新型结构的前围上板结构。
背景技术
为了覆盖车辆的前围上盖箱(crow top box)顶和挡风玻璃的空间,构成前围上板。
前围上板由卡台和玻璃带构成,所述卡台在挡风玻璃的配合部为了确保间隙/台阶的品质而插入到挡风玻璃的下端部,所述玻璃带用于改善挡风玻璃表面部的匹配,前围上板通过固定器固定于前围下板。
图1是示出现有的前围上板的安装结构的截面图。
参照图1,前围上板10在上端具有卡台,该卡台固定于挡风玻璃20的下端。
并且,在前围上板的上端和挡风玻璃的表面配合部设置有玻璃带。前围上板的下端的紧固孔通过固定器实现与前围内部下板(cowl inner lower panel)30的固定。
但是,这样的现有的前围上板的安装结构由于玻璃带的热变形,挡风玻璃与带之间出现间隙,从而发生质量下降。
并且,如现有技术,构成为前围上板的开放的末端向车辆的前方内侧卷入的方式形成,从而与挡风玻璃结合,由此存在无法完全划分车辆的室内空间和发动机舱的问题。而且,由于如上所述的构成,现有技术的前围上板中存在有在发动机舱中产生的噪声以及气味流入车辆内部的问题。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0001)专利文献1: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07-0008184号。
实用新型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做出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防止在发动机舱产生的噪声和气味流入车辆的室内空间的前围上盖结构。
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可以吸收冲击,并且容易焊接的前围上盖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不限定于上述的目的,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理解未提及的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的目的,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并且,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权利要求书中示出的手段及其组合来实现。
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用于实现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的前围上板结构包括如下特征。
提供一种前围上板结构,前围上板结构的下端固定于前围内部下板并且实现上端与挡风玻璃组装,所述前围上板的上端构成为沿所述挡风玻璃的内侧面面接合,所述前围上板的两个侧端以包围所述挡风玻璃两侧面的方式定位,从而使发动机舱和车辆的内部空间分离。
并且,提供一种前围上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前围上板结构构成为包括能量吸收区域,该能量吸收区域位于与所述挡风玻璃和所述前围上板接合的区域相邻的位置。
并且,提供一种前围上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前围上板结构构成为:所述前围上板的两端与侧面整体件紧固。
并且,提供一种前围上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前围上板结构构成为:所述侧面整体件和所述前围上板具有均匀的截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851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B柱内板、B柱以及汽车
- 下一篇:一种具有撞击缓冲结构的防飞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