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非连通灌浆的装配式预制柱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85348.0 | 申请日: | 2019-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701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戚玉亮;李荣;郑秀勤;戴淑丹;张国焰;龙建文;邹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建筑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3/30 | 分类号: | E04C3/30;E04C5/01;E04C5/16 |
代理公司: | 44100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德魁<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套筒 上层钢筋 灌浆 柱体 下层钢筋 下层 本实用新型 上层 非连通 内腔中 上端面 预制柱 装配式 下端 体内 精度要求 连接形式 施工难度 灌浆料 密实度 上端 传力 内腔 受力 保证 穿过 伸出 节约 施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非连通灌浆的装配式预制柱,包括上层柱体和下层柱体,上层柱体内埋设有套筒和纵向的上层钢筋组;套筒位于上层柱体的下端,套筒设有内腔;上层钢筋组的下端穿过套筒的上端面插入到内腔中;下层柱体内埋设有与上层钢筋组相对应的下层钢筋组;下层钢筋组的上端向上伸出下层柱体的上端面并插入到内腔中;上层钢筋组和下层钢筋组在内腔中经灌浆固定,套筒单独灌浆。本实用新型的非连通灌浆的装配式预制柱的连接形式简单,传力直接,受力明确,节约了套筒的材料、降低了施工精度要求和灌浆料要求,降低施工难度,可以保证套筒的密实度,从而保证工程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预制混凝土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连通灌浆的装配式预制柱。
背景技术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具有工业化程度高、节省材料、污染小、施工方便、现场湿作业量及工人数量少、预制构件质量便于控制、建造周期短、投资回收快等优点,是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方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最常见的结构体系是装配式框架结构,核心技术是要解决梁柱节点的连接方式,其中关键是如何上下层预制柱节点及接缝处的纵向钢筋连接。
目前常见的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是将上下层竖向受力钢筋通过套筒连接,一根钢筋对应一个灌浆套筒,其具体实施方式:在工厂生产时,预制柱构件的钢筋的下端伸入预埋的灌浆套筒,预制柱钢筋的上端预留一定长度,在工地现场,梁柱节点现浇并达到一定强度后,上层预制柱构件通过吊装将下层每根竖向钢筋分别插入预埋的套筒内,最后通过多套筒连通灌浆方式用高强度微膨胀灌浆料填充套筒。多套筒连通灌浆,即是一根预制柱构件在现场套筒灌浆时,只从一个套筒的注浆口注浆,灌浆料在套筒间连通灌浆,从其他的注浆口和出浆口流出。
上述的钢筋与套筒灌浆连接的结构中,钢筋与套筒的数量是一一对应的,即单根钢筋配置一个套筒,一根预制柱构件常见配置12-16个套筒,套筒数量要求较多;并且,这种连接结构采用多套筒连通灌浆方式,难以保证多个套筒的灌浆密实度,工程质量不能保证;此外,这种连接结构中,上层钢筋伸入套筒内与下层钢筋连接,通过套筒与灌浆料的咬合力传递荷载,其中受力机理一直不明确,不利于结构分析和该连接的发展应用。
因此,上述装配式预制柱采用的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存在对施工精度要求高、套筒成本高、连接受力不明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非连通灌浆的装配式预制柱,其连接形式简单,传力直接,受力明确,节约了套筒的材料、降低了施工精度要求和灌浆料要求,可以保证套筒的密实度,从而保证工程质量。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非连通灌浆的装配式预制柱,包括上层柱体和下层柱体;
所述上层柱体内埋设有套筒和纵向的上层钢筋组;所述套筒位于所述上层柱体的下端,所述套筒设有内腔;所述上层钢筋组的下端穿过所述套筒的上端面插入到所述内腔中;所述上层钢筋组包括若干上层定位片和若干上层竖向钢筋;所述上层定位片上均匀设有若干第一定位孔;所述套筒的上端面对应所述第一定位孔设有若干通孔;所述上层竖向钢筋的下端依次穿过第一定位孔、通孔并插入所述内腔中;所述上层竖向钢筋上还套设有将所述通孔密封的密封圈;各上层竖向钢筋通过第三箍筋箍紧;所述上层柱体内还埋设有若干根纵向的构造钢筋,各构造钢筋围设在所述套筒的外周,各构造钢筋通过第一箍筋进行箍紧;
所述下层柱体内埋设有与所述上层钢筋组相对应的下层钢筋组;所述下层钢筋组的上端向上伸出所述下层柱体的上端面并插入到所述内腔中;所述下层钢筋组包括若干下层定位片和若干下层竖向钢筋,所述下层定位片上均匀设有若干第二定位孔,所述下层竖向钢筋的上端穿过所述第二定位孔插入所述内腔中;各下层竖向钢筋通过若干第二箍筋箍紧。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下层柱体由下而上层叠而设的预制段和现浇段;所述下层钢筋组的下端埋设在所述预制段内,下层钢筋组的上端为插入所述内腔的插入端,所述插入端与所述预制段之间经浇筑形成所述现浇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建筑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建筑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853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