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传播结构与光源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90667.0 | 申请日: | 2019-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862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3 |
发明(设计)人: | 李亚坤;龚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盛世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7/04 | 分类号: | F21V7/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唐致明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传播结构 本实用新型 光源结构 传播 光源 壳体 电缆 光缆 电缆连接 光利用率 镜像对称 聚光结构 光传播 汇聚 传递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传播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光传播结构与光源结构。本实用新型中的光传播结构包括第一传播部和第二传播部,第一传播部和第二传播部呈镜像对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光源结构,光源结构包括壳体和电缆,壳体内侧设有光源和光传播结构,电缆连接于壳体上,光传播结构的一端扣合在光源上,另一端与光缆相连接,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光传播结构被传递到电缆中,通过第一传播部和、第二传播部和聚光结构,使得光源发出的光全部传播到光缆中,且光的能量较为汇聚,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光利用率较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传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传播结构,以及应用该光传播结构的光源结构。
背景技术
光源作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产品,在市面上随处可见,但是市面上大多数的光源发出的光都具有较大的发散角,光利用率较低,使得如何将光源发出的较为发散的光有效的聚合并传播成为一个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传播结构,使得光源发出的光被利用率更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光源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光传播结构,包括具有内腔的主体,主体的内表面设有反射层,主体包括相互连接且呈镜像对称的第一传播部与第二传播部,第一传播部上设有连通内腔的第一端口,第二传播部上设有连通内腔的第二端口,沿第二传播部至第一端口的方向,第一传播部的截面积逐渐减小,沿第一传播部至第二端口的方向,第二传播部的截面积逐渐减小。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第一传播部与第二传播部为分体式结构,或者,第一传播部与第二传播部为一体式结构。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第一传播部和第二传播部均为反光杯。
一种光源结构,包括光传播结构,还包括聚光结构,聚光结构位于光传播结构的内腔中,聚光结构用于对通过内腔的光进行聚拢。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聚光结构为球透镜。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壳体、光源和光纤,光传播结构位于壳体内,光源位于第一端口处,第一端口扣合在光源上,聚光结构的焦点落在光纤内。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光纤套筒与第一套筒,光纤套筒套设在光纤的端部,第一套筒上设有光缆通孔,第一套筒固定在壳体上,并与第二端口连接,第一套筒的筒壁上设有第一套筒固定孔,第一套筒固定孔和光缆通孔相连通,当光纤套筒插入光缆通孔时,通过螺纹紧固件实现光纤套筒与所述第一套筒的可拆卸连接。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壳体内还设有第一散热装置,第一散热装置与壳体相连接,光源与第一散热装置导热连接。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壳体内还设有第二散热装置,第二散热装置连接于第一散热装置相对于光源的另一侧。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壳体内还设有第二套筒,第二套筒的内壁设有内螺纹,第一传播部与第二传播部为分体式结构,且第一传播部与第二传播部的外壁上均设有外螺纹,第一传播部与第二传播部分别从第二套筒的两端旋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呈镜像对称的第一传播部和第二传播部,根据光路可逆原理,使得从第一端口进入光传播结构的光从第二端口处射出,可以使得光的利用率升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2是图1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2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盛世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盛世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906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反光杯及灯具
- 下一篇:一种光线双向利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