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焊接使用便携手持式自动送丝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95210.9 | 申请日: | 2019-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611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1 |
发明(设计)人: | 孙骞;石少坚;杨修荣;黄宗宝;刘秀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尼斯(南京)表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9/133 | 分类号: | B23K9/133;B23K9/3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陆涛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绝缘外壳 焊丝盘 自动送丝装置 本实用新型 便携手持式 焊接 外部电源插口 充电插口 调压开关 动力系统 焊接过程 控制系统 枪形结构 送丝系统 导电嘴 固定架 固定轴 减压器 均匀性 连接杆 送丝轮 主开关 柄部 首部 送丝 显示屏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焊接使用便携手持式自动送丝装置,包括绝缘外壳且绝缘外壳为枪形结构,绝缘外壳首部通过连接杆I与导电嘴连接并在绝缘外壳正面侧部设有送丝轮外壳且绝缘外壳尾部通过焊丝盘固定架与焊丝盘连接,绝缘外壳柄部一侧设有调压开关、主开关并在另一侧设有显示屏且绝缘外壳底部设有充电插口与外部电源插口;焊丝盘中部设有焊丝盘固定轴并在焊丝盘侧部设有减压器;绝缘外壳内部设有动力系统、送丝系统与控制系统。本实用新型便于操作人员进行操作、保证在焊接过程中送丝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接辅助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焊接使用便携手持式自动送丝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石油、化工、船舶、核电、电力等领域施工建设中,针对各种压力管道以及对工艺性比较苛刻材料的焊接,通常采用手工钨极氩弧焊打底工艺。其中,在使用手工钨极氩弧焊焊接时,焊工需要一只手持焊枪,另一只手持焊丝进行手动送丝,在此过程中主要会产生以下问题:
1、稳定性差:在焊接工程中由于人工操作的不确定因素,送丝的稳定性和均匀性直接影响着焊接效率及焊接质量。通常焊缝的稳定性和均匀性是由操作工的水平等级来决定,因此在焊接过程中焊接经验少焊接水平低的焊工经常会发生送丝不稳定、焊缝不均匀的情况从而导致焊接质量和焊接效率大大降低。
2、操作难度大:另外操作工在焊接过程中由于手掌大小的关系,焊丝直径粗细不同造成焊接不稳定,一般直径越粗送丝越稳定。在送2mm以下焊丝时,由于焊丝细和软,手工送丝过程中焊丝跳动比较厉害,焊出的焊缝高低宽窄不均匀,且容易送到钨针上造成安全事故。此外,焊接2mm以下焊丝时,送丝会很快,人工的手工速度无法完成。
3、焊接效率低:手工焊接时由于手动送丝的关系,送丝速度慢,焊接效率低。
4、焊丝行程短:手工送丝过程中,焊丝一般只有一米长,对于小直径的焊丝而言,操作工不会将焊丝放的很长,因为太长的焊丝会打卷影响持续送丝。
5、特殊金属送丝速度跟不上:如焊铝、焊铜等在焊接时由于流动性因素送丝速度需要很快,在焊接此类金属时操作工手速无法跟上会造成焊接质量及成型差。
6、安全隐患大:操作工手工送丝过程中焊丝跳动比较厉害,焊丝一旦接触钨针就会粘在钨针上,此时焊丝会迅速短路发红,操作者的手会烫伤。另外在此过程中操作工若身上流汗大失去绝缘效果也容易导致触电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操作人员进行操作、保证在焊接过程中送丝的稳定性和均匀性的焊接使用便携手持式自动送丝装置。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焊接使用便携手持式自动送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外壳且绝缘外壳为枪形结构,绝缘外壳首部通过连接杆I与导电嘴连接并在绝缘外壳正面侧部设有送丝轮外壳且绝缘外壳尾部通过焊丝盘固定架与焊丝盘连接,绝缘外壳柄部一侧设有调压开关、主开关并在另一侧设有显示屏且绝缘外壳底部设有充电插口与外部电源插口;所述焊丝盘中部设有焊丝盘固定轴并在焊丝盘侧部设有减压器;
所述绝缘外壳内部设有动力系统、送丝系统与控制系统;所述动力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充电电池、电机、主动轮与从动轮且充电电池与充电插口连接;所述充电插口与电机连接;所述主动轮与电机通过蜗杆、涡轮连接,主动轮与涡轮的齿轮啮合且蜗杆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主动轮中部设有主动轮固定轴;所述从动轮安装在调节压力杆轴上且调节压力杆轴位于调节压力杆中部并与调节压力杆通过螺纹活动连接;所述调节压力杆一端与轴杆固定连接并在另一端与搭扣连接;所述轴杆上设有弹簧片且弹簧片与调节压力杆接触;
所述送丝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导电嘴、连接杆I、导丝管、送丝阻、送丝管I及送丝管II、连接杆II、焊丝盘且冷丝依次穿过其中;所述导丝管位于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间隙的一侧且送丝管I、送丝管II、连接杆II位于间隙的另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尼斯(南京)表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福尼斯(南京)表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952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氩弧焊接工装
- 下一篇:防止蒸汽头板焊接变形的焊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