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内饰叶片的气辅成型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96159.3 | 申请日: | 2019-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523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发明(设计)人: | 李东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鸿永盛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17;B29L31/30 |
代理公司: | 苏州慧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9 | 代理人: | 丁秀华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具型腔 成型模具 汽车内饰 叶片 本实用新型 进气系统 排气系统 气体通过 注塑产品 连通 产品外观 排出 填充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汽车内饰叶片的气辅成型模具,其包括模具型腔(1)、与所述模具型腔(1)连通的进气系统(2)以及与所述模具型腔(1)连通的排气系统(3),所述模具型腔(1)内填充有注塑产品,气体通过所述进气系统(2)进入并充满所述注塑产品内部,多余气体通过所述排气系统(3)排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内饰叶片的气辅成型模具,在维持产品自重的同时增加产品强度,有效保证产品外观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内饰模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内饰叶片的气辅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改进车辆外观质量,越来越多的汽车零件选用塑料代替金属,汽车内饰叶片就是其中之一,目前在汽车内饰叶片生产时,为了增加产品强度,往往会加厚产品的壁厚,这样就会出现产品重量增加,外观质量降低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汽车内饰叶片的气辅成型模具,在维持产品自重的同时增加产品强度,有效保证产品外观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内饰叶片的气辅成型模具,其包括模具型腔、与所述模具型腔连通的进气系统以及与所述模具型腔连通的排气系统,所述模具型腔内填充有注塑产品,气体通过所述进气系统进入并充满所述注塑产品内部,多余气体通过所述排气系统排出。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如下附属技术方案:
所述进气系统包括气针固定杆以及安装在所述气针固定杆内的气针,所述气针固定杆内开设有通气孔,所述气针与所述通气孔连通。
所述进气系统还包括气嘴,所述气嘴与所述通气孔连通。
所述排气系统包括抽芯针以及与所述抽芯针相连的抽芯油缸,所述抽芯油缸可驱动所述抽芯针向外抽气。
所述排气系统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抽芯针与所述抽芯油缸之间的抽芯连接杆,所述抽芯油缸通过驱动所述抽芯连接杆使所述抽芯针向外抽气。
所述抽芯连接杆上安装有连接杆导向块。
所述抽芯针上安装有抽芯针导向块。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内饰叶片的气辅成型模具,通过在注塑过程中向产品内部填充气体,使内部形成空腔支撑结构,有效地保证了产品外形结构,在保证产品自重的同时增加了产品强度,确保产品的外观质量,提高了产品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内饰叶片的气辅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进气系统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排气系统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非限制性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对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内饰叶片的气辅成型模具,其包括模具型腔1、与模具型腔1连通的进气系统2以及与模具型腔1连通的排气系统3,模具型腔1内填充有注塑产品,气体通过进气系统2进入并充满注塑产品内部,多余气体通过排气系统3排出。
如图2所示,进气系统2包括气针22,气针22安装在气针固定杆21内,气针固定杆21内开设有通气孔23,气针22一端与通气孔23一端连通,气针22另一端与模具型腔1连通。通气孔23另一端连通有气嘴24。气针固定杆21通过固定杆支架25固定安装在滑块26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鸿永盛模具有限公司,未经昆山鸿永盛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961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