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心内科专用听诊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96897.8 | 申请日: | 2019-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957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熊丽;陈维;刘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熊丽 |
主分类号: | A61B7/02 | 分类号: | A61B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何志欣;侯越玲 |
地址: | 551800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科 专用 听诊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心内科专用听诊器,至少包括线圈收纳壳和至少一个听音管,听诊器还包括均按照活动连接的方式设于线圈收纳壳内的内筒和至少一个丝杆,听音管与至少一个丝杆活动连接,其中,内筒能够按照其一端与线圈收纳壳内壁抵接的方式与至少一个丝杆转动连接,并使得至少一个听音管能够按照内筒相对线圈收纳壳内壁沿第一方向自转的方式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第一方向为内筒的纵向延伸方向。通过设置内筒、外筒和丝杆之间的相互连接配合使用关系,不仅可以将较长的听音管整齐收纳进线圈收纳壳内,而且在医护人员只需要使用单个听音头时,能够选择性地收纳任一根听音管而保留另一根听音管进行听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心内科专用听诊器。
背景技术
听诊器,是内外妇儿医师最常用的诊断用具,是医师的标志,现代医学即始于听诊器的发明。听诊器是内外妇儿医师最常用的诊断用具,是医师的标志,现代医学即始于听诊器的发明。听诊器自从被应用于临床以来,外形及传音方式有不断的改进,但其基本结构变化不大,主要由拾音部分(胸件),传导部分(胶管)及听音部分(耳件)组成。听诊器效应常见于入耳式耳机,即耳塞线或者单元处受外界碰撞或者空气摩擦,产生的振动通过耳塞线直接(入耳的线一般硬度大些,有利于传导振动)传递到耳道内,产生让人很不愉快的声音。过去,听诊器在听诊效果方面的确没有太大区别,现在,听诊器种类繁多,不同等级的听诊器在听正常音响时差别还不太明显,但听杂音时就有天壤之别。一般说来,听诊器的品质越高,对杂音的辨析能力越强,使用的时间也越长。一个临床医师应该至少常备一副品质较优良的听诊器。听诊器的核心装置主要包括4部分,拾音器、放大及滤波电路、处理芯片以及蓝牙模块。拾音器的主要作用就是采集听诊音,功能相当于“麦克风”。放大及滤波装置则是“音箱”,把听诊音放大。处理芯片则用于降低杂音的干扰,保证获得理想的声音数据。最后,蓝牙模块将声音信号传递到计算机中存储。蓝牙听诊器采集到的听诊音数据可以传输到电脑上,也可以接入医院的HIS系统(医院信息系统),与病人的病历配套。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5697824U)公开了一种能够适用于儿内科的多功能听诊器,包括依次连接的拾音单元、传导单元和听音单元;通过设置所述拾音单元包括成人听诊头和儿童听诊头,并在所述传导单元的主管和两个支管的连接处设置连通板,进一步在连通板上设置控制开关以方便选择将所述主管与所述成人听诊头进行连通或是将所述主管与儿童听诊头进行连通,从而使得该实用新型所述听诊器能够分别适用于成人和儿童;再者,通过在所述成人听诊头的外周侧缘上设置第一手持把柄,所述儿童听诊头的外周侧缘上设置第二手持把柄,医生进行听诊时,手握第一手持把柄或第二手持把柄就能方便对成人或儿童进行听诊,结构合理,操作方便,减轻了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但该专利提供的多功能听诊器,由于设置了两个不同的听诊头,导致在使用过程中尤其当只使用单个听诊头时,另一个听诊头只能垂悬在空中,不仅影响到医生的听诊操作而且听诊头增大了医生耳朵承受的压力,此外在使用完毕后只能通过常规的收纳手段,将其较长的听音管随意堆积卷放在听诊盒内,弯曲折叠的程度较大容易造成听音管质量的损坏,而且在下次使用时还需要医护人员先将缠绕的听音管理清再进行会诊,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且耽误了会诊的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心内科专用听诊器,至少包括线圈收纳壳和至少一个听音管,所述听诊器还包括均按照活动连接的方式设于所述线圈收纳壳内的内筒和至少一个丝杆,所述听音管与至少一个丝杆活动连接,其中,所述内筒能够按照其一端与所述线圈收纳壳内壁抵接的方式与至少一个丝杆转动连接,并使得至少一个所述听音管能够按照所述内筒相对所述线圈收纳壳内壁沿第一方向自转的方式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内筒的纵向延伸方向。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内筒按照依次贯穿分别转动连接至所述线圈收纳壳两端的内壁上的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的方式与所述线圈收纳壳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环或所述第二固定环能够按照所述内筒沿第一方向移动的方式与所述内筒转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熊丽,未经熊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968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