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尖嘴防滴漏茶壶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04356.5 | 申请日: | 2019-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509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陈东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冠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G19/14 | 分类号: | A47G1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63 安徽省淮南***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壶盖 壶身 茶壶 本实用新型 倒水器 防滴漏 壶把 壶口 尖嘴 中空圆柱体 壶身内部 弧面侧壁 容器领域 顶板盖 滴漏 穿过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桌上用的容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尖嘴防滴漏茶壶。一种尖嘴防滴漏茶壶,包括:壶身、壶盖一、壶盖二、壶把、定量倒水器;所述壶身为中空圆柱体,壶盖一设置在壶身的顶板的壶口处,壶盖二设置在壶盖一的上方,且壶盖二将壶身的整体顶板盖在内部,壶把设置在壶身的弧面侧壁上;所述定量倒水器设置在壶口一侧,且穿过壶身的顶板延伸至壶身内部设置。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茶壶易产生滴漏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桌上用的容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尖嘴防滴漏茶壶。
背景技术
大家都知道,用茶壶倒水的时候,水有时会贴着壶嘴流下来,滴到桌子上,特别糟心。已知,如咖啡壶、茶壶以及奶壶或沏茶壶等的具有注出口的液体容器,在将液体容器内的内容液注入杯中等的中间和注入结束后,其内容液会从注出口的前端沿容器主体流下,进而产生将容器主体的外表面和载着台上弄脏的问题。
2009年,法国里昂大学的Cyril Duez等人发表了一篇论文(Beating the TeapotEffect),讨论如何优雅地倒茶。他们总结出影响茶壶效应的几个因素:壶嘴的材料、壶嘴的形状、液体的流速、液体的润湿性。
凭借生活经验,我们知道选一个壶嘴细长的壶,或者倒得快一点,就不容易把茶倒得到处都是了。如果茶壶比较薄,壶嘴比较小,壶嘴边沿的角度就更锐利,倒茶的时候也更加优雅,不易滴漏,这点也和生活经验相符。但是,壶嘴太长太尖的话,既不美观,又易有误伤的危险,同时,倒水时的速度也很难控制。
因此,可以优化茶壶结构来防止液体滴漏。
发明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正是鉴于以上问题而做出的,本实用新型通过的壶身和壶嘴结构的巧妙设计,解决现有茶壶易产生滴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尖嘴防滴漏茶壶,包括:壶身、壶盖一、壶盖二、壶把、定量倒水器;
所述壶身为中空圆柱体,壶盖一设置在壶身的顶板的壶口处,壶盖二设置在壶盖一的上方,且壶盖二将壶身的整体顶板盖在内部,壶把设置在壶身的弧面侧壁上;
所述定量倒水器设置在壶口一侧,且穿过壶身的顶板延伸至壶身内部设置,定量倒水器包括:储水隔间、夹条一、夹条二、拨动板;
所述储水隔间穿过壶身的顶板延伸至壶身的底板设置,储水隔间的两侧板间的间距由靠近壶口的一端向外逐渐缩小,以形成尖端壶嘴,且壶嘴有一定程度的弯曲延伸,储水隔间的后侧板上设有进水口;
所述夹条一设置在储水隔间内部,且设置在壶身的底板上,夹条一横向设置在储水隔间的后侧板的一侧,并与后侧板保留一定间隙;
所述夹条二设置在储水隔间内部,夹条二纵向设置在储水隔间的后侧板的一侧,且设置在其中一个侧板上,夹条二与后侧板保留一定间隙;
所述拨动板插入储水隔间的后侧板与夹条一形成的间隙内以及后侧板与夹条二形成的间隙内设置,拨动板由壶身的底板处向上延伸。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壶身的两侧板弯曲向内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壶嘴的尖端延伸至壶身的侧壁边缘上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壶身和定量倒水器均设置透明。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壶嘴上涂设安全耐高温疏水性涂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水口设置为多个小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壶身的弧面侧壁顶端高于壶身的顶板的高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壶身的顶盖上的储水隔间的外围一周设置凹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槽内设置吸水绒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冠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冠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043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