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加速下坡斜顶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07669.6 | 申请日: | 2019-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340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徐建喜;文开群;周家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瀚艺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40 | 分类号: | B29C45/4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永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74 | 代理人: | 聂磊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大***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斜顶 加速杆 斜顶杆 固定块 滑动块 滑块 本实用新型 滑动固定座 固定通孔 斜顶机构 下坡 斜度 斜顶连接块 滑动设置 凹槽部 连接杆 倾斜面 斜顶块 底端 底面 顶出 卡死 贯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速下坡斜顶机构,其包括斜顶块、斜顶杆、连接杆、斜顶连接块、斜顶固定块、加速杆及斜顶加速块;所述斜顶杆与加速杆均设置于斜顶加速块上,所述斜顶加速块包括加速杆固定块与斜顶杆滑动块,所述斜顶杆滑动块设置于加速杆固定块的倾斜面上,所述加速杆固定块的倾斜面与底面形成一夹角,所述夹角的角度为12°,所述斜顶杆滑动块包括滑动固定座与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设置于滑动固定座的凹槽部,所述斜顶杆的底端固定于设置于滑块上,所述加速杆固定块的中部设置有固定通孔,所述加速杆贯穿设置于固定通孔的内部。本实用新型有效的解决了由于产品斜顶顶出斜度偏大,运动方向向下时,斜顶容易断斜顶、斜顶卡死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加速下坡斜顶机构。
背景技术
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在外力作用下使坯料成为有特定形状和尺寸的制件的工具。广泛用于冲裁、模锻、冷镦、挤压、粉末冶金件压制、压力铸造,以及工程塑料、橡胶、陶瓷等制品的压塑或注塑的成形加工中。模具具有特定的轮廓或内腔形状,应用具有刃口的轮廓形状可以使坯料按轮廓线形状发生分离(冲裁)。应用内腔形状可使坯料获得相应的立体形状。模具一般包括动模和定模(或凸模和凹模)两个部分,二者可分可合。分开时取出制件,合拢时使坯料注入模具型腔成形。模具是精密工具,形状复杂,承受坯料的胀力,对结构强度、刚度、表面硬度、表面粗糙度和加工精度都有较高要求,模具生产的发展水平是机械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目前,模具主要包括上模、下模、模仁、斜顶杆及导柱几大部分,而斜顶杆作为顶出模具的必备部分还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虽然斜顶杆具有较好的承受顶出压力能力,但遇到类似于产品倒扣较深,并且倒扣的出模方向需要向下的产品结构时,此时需要使用出模方向向下的斜顶,并且不能斜度过大,但目前市面上的出模方向向下的斜顶并不具备良好的顶出能力,这容易导致产品没有量产性,且容易卡死、断裂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加速下坡斜顶机构,解决了由于产品斜顶顶出斜度偏大,运动方向向下时,斜顶容易断斜顶、斜顶卡死的问题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加速下坡斜顶机构,其包括斜顶块、斜顶杆、连接杆、斜顶连接块、斜顶固定块、加速杆及斜顶加速块;所述斜顶杆与加速杆均设置于斜顶加速块上,所述斜顶加速块包括加速杆固定块与斜顶杆滑动块,所述斜顶杆滑动块设置于加速杆固定块的倾斜面上,所述加速杆固定块的倾斜面与底面形成一夹角,所述夹角的角度为12°,所述斜顶杆滑动块包括滑动固定座与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设置于滑动固定座的凹槽部,所述斜顶杆的底端固定于设置于滑块上,所述加速杆固定块的中部设置有固定通孔,所述加速杆贯穿设置于固定通孔的内部。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阐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斜顶块设置于斜顶杆的顶端,所述斜顶连接块套设于斜顶杆上,所述连接杆设置于斜顶块与斜顶连接块之间,所述斜顶固定块套设于斜顶杆上且位于斜顶连接块的下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斜顶块的一侧设置有凸出部,所述连接杆的顶端固定于凸出部的下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上模腔,所述上模腔包括上模底座与设置于上模底座上的模仁,所述斜顶块与上模腔相连通,所述斜顶块用于顶出模仁内部注塑成型的注塑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加速杆的顶端设置有加速杆顶块,所述加速杆的底端设置有加速杆底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瀚艺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瀚艺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076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塑胶蜗杆的模具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用于汽车塑料件成型脱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