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隔砭灸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11569.0 | 申请日: | 2019-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845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4 |
发明(设计)人: | 赵绪波;肖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时代珍传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A61N5/06 |
代理公司: | 11002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莹;吴欢燕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中央***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卡槽 砭石 弹性卡圈 本实用新型 艾条燃烧 掉落 艾灸 通孔 底座 刺激人体穴位 医疗保健器械 远红外辐射 底座中部 人体表层 烫伤事故 治疗 | ||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隔砭灸装置,涉及医疗保健器械技术领域。其包括底座、砭石片及弹性卡圈,在所述底座中部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槽底设有若干通孔,所述砭石片放置在所述卡槽内并通过所述弹性卡圈固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砭灸装置,使用时,底座固定在人体需要艾灸的部位,砭石片通过弹性卡圈卡放在卡槽内,当艾条燃烧时,热量可以从通孔流入人体表层,刺激人体穴位,起到治疗作用,同时,该隔砭灸装置还可以通过砭石片对人体进行远红外辐射,丰富艾灸效果。除此之外,艾条燃烧中掉落的艾灰掉落在砭石片上或卡槽内,可以有效避免艾灰烫伤事故,安全性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医疗保健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隔砭灸装置。
背景技术
《医学入门》指出:“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汉代张仲景《伤寒论》更明确提出了“阳症宜针、阴症宜灸”的治疗规律,隔物灸临床运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现在科学实验证明:隔物灸对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消化、呼吸、循环、泌尿与生殖等系统的功能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隔物灸多是采用膏药贴的样式或者直接在皮肤上搁置姜片进行隔物艾灸,疗效单一,而且艾条燃烧后的艾灰容易落在皮肤上引起烫伤,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隔砭灸装置,用以降低安全隐患,增强艾灸效果。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隔砭灸装置,包括底座、砭石片及弹性卡圈,在所述底座中部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槽底设有若干通孔,所述砭石片放置在所述卡槽内并通过所述弹性卡圈固定。
其中,所述卡槽为圆形槽,沿所述圆形槽的槽壁向上延伸至少两个弧形板,所述弧形板之间间隔设置,所述弹性卡圈位于所述砭石片上方并与所述弧形板的内侧面抵接。
其中,所述弹性卡圈为带有缺口的圆形金属圈。
其中,在所述砭石片上设有若干散热孔。
其中,所述底座边缘设有两个固定孔,两个所述固定孔相对设置。
其中,所述底座背离所述卡槽的一侧粘贴有医用双面胶。
其中,所述底座背离所述卡槽的一侧设有与人体关节相适配的凹槽。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砭灸装置,使用时,底座固定在人体需要艾灸的部位,砭石片通过弹性卡圈卡放在卡槽内,当艾条燃烧时,热量可以从通孔流入人体表层,刺激人体穴位,起到治疗作用,同时,砭石片吸收艾灸中的热量进行热传递的同时还能使人体感受到砭石的远红外增温效应,进一步加强艾灸效果,丰富艾灸的治疗功能。除此之外,艾条燃烧中掉落的艾灰掉落在砭石片上或卡槽内,可以有效避免艾灰烫伤事故,安全性高;整个隔砭灸装置结构简单,方便携带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隔砭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底座;11、卡槽;12、通孔;13、弧形板;20、砭石片;21、散热孔;30、弹性卡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时代珍传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时代珍传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115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