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柱形线圈和U型永磁体的线性振动马达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16213.6 | 申请日: | 2019-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168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李华京 | 申请(专利权)人: | 领先科技(东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33/18 | 分类号: | H02K3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专永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00 | 代理人: | 邢若兰;高之波 |
地址: | 224000 江苏省盐城***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子组件 柱形线圈 定子组件 上机壳 质量块 线性振动马达 本实用新型 下机壳 马达 弹性连接 方向设置 开口朝下 线圈切割 有效长度 振动效果 磁感线 驱动力 弹簧 减小 紧凑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柱形线圈和U型永磁体的线性振动马达,包括上机壳和下机壳,上机壳和下机壳内设置有动子组件及与动子组件相对应配合的定子组件,定子组件位于动子组件的下方,动子组件包括质量块,质量块沿X方向的两端分别通过弹簧与上机壳弹性连接,质量块上设置有开口朝下的U型永磁体,定子组件包括沿X方向设置的柱形线圈,柱形线圈位于U型永磁体的凹槽中。本实用新型的驱动力较大,增大了线圈切割磁感线的有效长度,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而且整体结构紧凑,减小了马达的体积,从而提高了马达的振动效果和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马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柱形线圈和U型永磁体的线性振动马达。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尤其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这些电子设备基本都有使用振动发生装置,用于防止来自电子装置的噪音干扰他人。传统的振动发生装置采用基于偏心旋转的转子马达,它是通过偏心振子的旋转而实现机械振动,由于偏心振子在旋转过程中,换向器和电刷会产生机械摩擦以及电火花等,会影响偏心振子的转速,进而影响装置振动效果,因此,振动发生装置多采用性能更好的线性马达。
线性马达,也称线性电机、直线马达、推杆马达等,最常用的线性马达类型是平板式、U型槽式和管式,其是一种将电能转换为直线运动机械能的技术,其通过磁铁的相斥力使移动元件悬浮,同时通过磁力直接驱动该移动元件,而无需如回转式马达般尚需经由如齿轮组等传动机构进行传动,因此,线性马达可以令其所驱动的移动元件进行高加、减速的往复运动,通过该特性,线性马达可以被应用于不同的制造加工技术领域中,而被作为驱动的动力源或作为提供定位的技术内容。此外,随着半导体、电子、光电、医疗设备及自动化控制等工业的快速发展及激烈竞争,各领域对于马达线性运动性能的要求也日渐升高,期望马达具有高速度、低噪音及高定位精度等,故在许多应用场合下都已使用线性马达来取代传统伺服马达等机械式的运动方式。
但是,现有的一些线性马达,由于其结构上存在一定的设计缺陷,从而导致马达的能量利用率较低、运动不平稳、整体结构较大等问题,进而影响马达的振动效果和应用范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线性马达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具有柱形线圈和U型永磁体的线性振动马达。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柱形线圈和U型永磁体的线性振动马达,包括上机壳和下机壳,上机壳和下机壳内设置有动子组件及与动子组件相对应配合的定子组件,定子组件位于动子组件的下方,动子组件包括质量块,质量块沿X方向的两端分别通过弹簧与上机壳弹性连接,质量块上设置有开口朝下的U型永磁体,U型永磁体的凹槽长度方向与X方向一致,U型永磁体沿由内到外或由外到内的方向充磁,定子组件包括沿X方向设置的柱形线圈,柱形线圈位于U型永磁体的凹槽中,柱形线圈通过FPC板与外部电路连通,FPC板固定在下机壳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外部电路通过FPC板能够为柱形线圈供电,柱形线圈位于U型永磁体的凹槽中,通电后的柱形线圈的底面和两侧面均受到安培力,驱动力较大,U型永磁体受到相应的反作用力后沿X方向进行振动,同时柱形线圈切割磁感线,增大了线圈切割磁感线的有效长度,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而且整体结构紧凑,减小了马达的体积,从而提高了马达的振动效果和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柱形线圈包括柱形铁芯及缠绕在柱形铁芯的导线绕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质量块上设置有用于安置U型永磁体的第一槽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U型永磁体的顶部通过极片与质量块连接,极片设置在第一槽体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柱形线圈与U型永磁体的长度一致,质量块的底部设置有与柱形线圈相配合的第一避让槽,第一避让槽沿X方向贯穿质量块且与第一槽体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领先科技(东台)有限公司,未经领先科技(东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162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