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PCB模块及车用直流转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17164.8 | 申请日: | 2019-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495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孙艳琪;孙辉;柳朝华;王永山;高喆;张博;孙林;林准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1/18 | 分类号: | H05K1/18;H05K1/02;H02M3/00 |
代理公司: | 31237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屈蘅 |
地址: | 20120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流转换器 车用 本实用新型 载流部件 增强区 散热 简化生产工艺 表面贴装 第二表面 冷却部件 内部走线 散热能力 载流能力 大电流 电连接 元器件 厚铜 排布 贴装 载流 优化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PCB模块及车用直流转换器,所述PCB模块包括至少一个载流增强区,还包括PCB板以及通过表面贴装方式贴装在所述PCB板表面的若干载流部件,所述载流部件与所述载流增强区的内部走线电连接。所述PCB模块还可包括设置在所述PCB板的第二表面的冷却部件以及设置在所述PCB板上的热过孔,以进一步促进所述PCB板散热。所述车用直流转换器包括上述PCB模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PCB模块及车用直流转换器,通过增强PCB板的局部载流能力,并提高所述PCB板在通过大电流时的散热能力,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厚铜PCB板方案引起的成本上升、散热不足等问题,此外,还可达到简化生产工艺,优化载流部件及元器件排布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PCB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PCB模块及车用直流转换器。
背景技术
PCB(Printed Circuit Board)板又称印刷电路板,它的设计主要是版图设计,提供了电子元器件的电气连接。采用PCB板可以大大减少布线和装配的差错,提高自动化水平和生产劳动率。电子设备采用PCB板后,由于同类PCB板的一致性,可以避免人工接线的差错,并可实现电子元器件自动插装或贴装、自动焊锡、自动检测,保证了电子设备的质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成本,并便于维修。PCB板由于其优点,现已广泛用于元器件集成。
在汽车制造领域,也会用到大量的PCB板。以车用直流转换器为例,直流转换器是汽车内电能转换的机电设备,通过在不同电压的直流电源之间进行转换,以达到提高发动机效率及节约汽车油耗的作用。转换时,通过降压转换电路(Buck)将电压相对较大的直流电源转化成电压相对较小的直流电源;通过升压转换电路(Boost)功能将电压相对较小的直流电源转化成电压相对较大的直流电源。这些电路集成于直流转换器的PCB板中,PCB板由于需要转换不同电压的直流电源,因此在局部电路需要运行大电流。
通常PCB板采用厚铜PCB板的方式增加载流能力。厚铜PCB板(内层铜厚如3盎司或6盎司等)相比普通PCB板(内层铜厚1盎司)有较大的载流能力,但是随着电流增大,PCB板内层铜载流能力有限,只有进一步增加内层铜厚才能提高载流能力。但是在PCB板上,内层铜厚的增加会引起成本的大幅上升。而且PCB板上只有部分区域内层走线是有大电流通过的,整体铜厚的增加,会引起成本上的浪费。此外,PCB板内层通过大电流时,发热严重,使PCB板存在过温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了一种PCB模块,可以增大PCB板的局部载流能力,并且模块的体积较小,成本较低。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PCB模块,包括至少一个载流增强区,还包括:
PCB板,包括所述载流增强区的内部走线;以及
若干载流部件,通过表面贴装方式贴装在所述PCB板表面,并与所述载流增强区的内部走线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载流部件为铜排。
可选的,所述PCB板具有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若干载流部件均贴装于所述第一表面、均贴装于所述第二表面或者部分贴装于所述第一表面且部分贴装于所述第二表面。
可选的,当所述若干载流部件部分贴装于所述第一表面且部分贴装于所述第二表面时,至少在一个所述载流增强区,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各设置有一个所述载流部件。
可选的,所述PCB模块还包括:
冷却部件,通过导热介质设置于所述PCB板的第二表面一侧,其中,当所述若干载流部件部分或全部贴装于所述第二表面时,所述冷却部件还通过导热介质覆盖贴装于所述第二表面的载流部件。
可选的,所述导热介质为导热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171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PCB柔性连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WIFI模块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