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红外线报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19682.3 | 申请日: | 2019-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571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发明(设计)人: | 路云阳;颜明娣;朱泽丛;刘画;张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B13/181 | 分类号: | G08B13/181;G08B13/19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赵继明 |
地址: | 20162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收电路 红外光 红外线报警装置 本实用新型 报警电路 发射电路 触发 电路 红外发光二极管 红外光敏二极管 电压比较器 报警模块 距离控制 三极管 导通 可控 灵敏 报警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红外线报警装置,包括发射电路和彼此相连接的接收电路和报警电路,所述发射电路通过自身电路中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出红外光,所述接收电路通过自身电路中的红外光敏二极管接收所述红外光并触发所述报警电路三极管以导通报警模块报警,所述接收电路中还设有用于进行距离控制的电压比较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反应灵敏,触发距离可控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报警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红外线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红外报警器分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主动式红外线报警器,是报警器主动发出红外线,红外线碰到障碍物,就会反弹回来,被报警器的探头接收。如果探头监测到,红外线是静止不动的,也就是不断发出红线线又不断反弹的,那么报警器就不会报警。当有会动的物体触犯了这根看不见的红线的时候,探头就会检测到有异常,就会报警。
现有的红外线报警装置并不具备报警距离范围可控的性能,导致实际应用时经常出现误报警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红外线报警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红外线报警装置,包括发射电路和彼此相连接的接收电路和报警电路,所述发射电路通过自身电路中的红外发光二极管V1发出红外光,所述接收电路通过自身电路中的红外光敏二极管V3接收所述红外光并触发所述报警电路中的第三三极管VT4以导通报警模块E报警,所述接收电路中还设有用于进行距离控制的电压比较器D。
进一步地,所述的发射电路还包括第一NE555芯片、第一运算放大器A、第一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开关S1,所述第一NE555芯片的3号引脚经过第一分压电阻R3后分别与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A的输入端负极和所述第二三极管VT2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A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VT1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A的输入端正极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VT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VT2的集电极与所述红外发光二极管V1的正极连接,所述开关S1与所述第二三极管VT2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VT1的集电极连接于所述开关S1与所述第二三极管VT2的发射极之间,所述红外发光二极管V1的负极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的接收电路还包括第二运算放大器C,所述红外光敏二极管V3的负极与电源Vcc连接,其正极与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C的输入端负极相连接,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C的输入端正极经过第一电容C4后接地,其输出端与所述电压比较器D的输入端负极相连,所述电压比较器D的输入端正极经过第二分压电阻R19后接地,其输出端与所述报警电路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报警电路还包括第三运算放大器B、第二NE555芯片和LC179芯片,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B的输入端负极与所述接收电路相连接,其输入端正极经第三分压电阻R9接地,其输出端与所述第二NE555芯片的5号引脚相连接,所述第二NE555芯片的3号引脚与所述LC179芯片的5号引脚相连接,所述LC179芯片的4号引脚与所述第三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VT4的集电极接地,其发射极与所述报警模块E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红外发光二极管V1发射的红外光信号的波长至少为940nm。
进一步地,所述接收电路中还设置有用于调节红外光信号接收距离的第三分压电阻R17和第四分压电阻R1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反应灵敏,抗干扰能力强,本实用新型中NE555芯片:属于555系列的计时集成电路其中的一种型号,是一种用途很广且相当普遍的计时,集成电路利用它再外接电阻电容可以极其方便地搭建出单稳态触发器和多谐振荡器,而再次发射电路中它就搭建构成一个多谐振荡器,可以通过连接的电阻电容设定充放电时间提升抗干扰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196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周界安防系统的防冲击电器
- 下一篇:一种入侵探测器壳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