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换挡导块、变速器和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20687.8 | 申请日: | 2019-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7722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1 |
发明(设计)人: | 郑俊峰;章建辉;张秋贵;章卫英;叶旭强;刘立东;马卓;杨晖;周笃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万里扬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9/02 | 分类号: | F16H59/02;F16H57/029;F16H57/04 |
代理公司: | 11343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尚志峰;汪海屏 |
地址: | 321025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作挡 变速器 换挡 空挡定位槽 推杆组件 导块 定位槽 本实用新型 空挡状态 标准位置 相邻凹槽 侧方 空挡 吸入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挡导块、变速器和车辆,换挡导块用于变速器,变速器包括推杆组件,换挡导块包括:本体、空挡定位槽和工作挡定位槽;空挡定位槽设置于本体上;工作挡定位槽设置于本体上,位于空挡定位槽的侧方;其中,基于变速器为空挡状态的情况,推杆组件嵌于空挡定位槽内,基于变速器为工作挡状态的情况,推杆组件嵌于工作挡定位槽内。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换挡导块,通过设置空挡定位槽和工作挡定位槽,推杆组件在空挡与工作挡之间进行切换的过程中,推杆组件越过相邻凹槽之间的最高点后,换挡导块自动滑向空挡状态或工作挡状态的标准位置,进而提升了变速器在换挡过程中的吸入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变速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挡导块、变速器和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用户对汽车使用要求的提高,汽车变速器的换挡性能变得尤为重要。在相关技术中,为提升变速器的换挡性能,需在变速器中增加辅助机构,辅助机构使得变速器在换挡过程中具备更佳的吸入感,但增加辅助机构使得变速器的成本增加,结构复杂,并且辅助机构需要占用额外的空间,进而提升了变速器的装配难度,使得变速器的制造工艺更加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换挡导块。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变速器。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出一种车辆。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换挡导块,用于变速器,变速器包括推杆组件,换挡导块包括:本体、空挡定位槽和工作挡定位槽;空挡定位槽设置于本体上;工作挡定位槽设置于本体上,位于空挡定位槽的侧方;其中,基于变速器为空挡状态的情况,推杆组件嵌于空挡定位槽内,基于变速器为工作挡状态的情况,推杆组件嵌于工作挡定位槽内。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换挡导块,通过设置空挡定位槽和工作挡定位槽,推杆组件在空挡与工作挡之间进行切换的过程中,推杆组件越过相邻凹槽之间的最高点后,换挡导块自动滑向空挡状态或工作挡状态的标准位置,进而提升了变速器在换挡过程中的吸入感;并且通过在换挡导块上设置空挡定位槽和工作挡定位槽,在提升变速器在换挡过程中的吸入感的同时,不需要增加额外的零件,简化了变速器的结构,降低了变速器的装配难度,简化了变速器的装配工艺。通过将工作挡定位槽设置于空挡定位槽的侧方,还可有效地缩短变速器的换挡行程,进一步提升了变速器的性能和品质。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换挡导块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工作挡定位槽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空挡定位槽的两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换挡导块通过将工作挡定位槽的数量设置为两个,并分别位于空挡定位槽的两侧,尽可能地减小了空挡状态与其余工作挡状态之间的换挡行程,提升了变速器的性能和品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空挡定位槽的内壁呈弧面,空挡定位槽的内壁的半径大于推杆组件端部的半径;工作挡定位槽的内壁呈弧面,工作挡定位槽的内壁的半径大于推杆组件端部的半径。
在该技术方案中,换挡导块通过将空挡定位槽的内壁设置为弧面,工作挡定位槽的内壁设置为弧面,在换挡的过程中,推杆组件受到弹簧的推力,在推杆组件与槽内壁接触后,始终使得换挡导块具备一个辅助换挡的分力,直至运动至挡位的标准位置,进一步提升了变速器在换挡过程中的吸入感。通过将空挡定位槽的内壁的半径设置为大于推杆组件端部的半径,工作挡定位槽的内壁的半径设置为大于推杆组件端部的半径,使得推杆组件与槽的内壁点接触,进而确保对各个挡位的标准位置的定位更加准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本体设置有安装孔;推杆组件与空挡定位槽的内壁的接触点至安装孔的轴线的距离为A;推杆组件与工作挡定位槽的内壁的接触点至安装孔的轴线的距离为B;其中,A>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万里扬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万里扬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2068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密封换挡的操纵结构
- 下一篇:一种无间隙式挡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