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墨抗沉淀性能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23715.1 | 申请日: | 2019-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210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陈宝珉;陆万林;陈彬才;梁德全;钟仁安;冼丹丹;石华胜;陈肇坤;黄康惠;潘子贤;李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真龙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5/04 | 分类号: | G01N15/04 |
代理公司: | 45117 南宁东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巢雄辉;裴康明 |
地址: | 542699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珠 本实用新型 油墨样品 性能测试装置 不良条件 传统测量 光线不佳 光线折射 盛装油墨 样品容器 装置测量 准确测量 抗沉淀 横杆 通孔 油墨 测量 降落 检测 损害 | ||
本实用新型一种油墨抗沉淀性能测试装置,设置有第一横杆,且其上开设有通孔,能够准确测定出第一圆珠下降的距离及时间,解决了光线不佳及光线折射等不良条件下导致的无法准确测量第一圆珠下降的距离及时间的问题,还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测量第一圆珠在油墨样品中下降特定距离及下降该特定距离所需时间的问题,同时可以有效避免传统测量中第一圆珠高速降落对盛装油墨样品容器底部造成的损害;设置有第二圆珠,可有效降低重力对第一圆珠的作用,极大降低第一圆珠下降的速度,增长第一圆珠在油墨样品中下降一定距离所需的时间,从而增加本实用新型装置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提高检测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油墨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墨抗沉淀性能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油墨是用于包装材料印刷的重要材料,它通过印刷将图案、文字表现在承印物上油墨中包括主要成分和辅助成分,它们均匀地混合并经反复轧制而成一种粘性胶状流体。油墨的沉淀现象与酸化的情况几乎相似,大多数是因为油墨体系中一种或几种树脂在拼混时不完全互溶,或某一种根本就没有达到溶解(如混浊状)造成的,包装印刷油墨在印刷过程中,用单一溶剂或用错溶剂同样也能导致浮色、色淡、墨膜包泽不一致,油墨的沉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1、油墨已经过期;2、因为颜料形成大的絮凝团而发生的沉淀;3、油墨本身比较稠,浓度大而粘度小的粘性又不好塑性流体;4、除贮存时分层、析出、沉淀外,油墨体系中的连结料不稳定;5、在包装印刷时加入不良的稀释剂或调墨油等等。
油墨存放一段时间后,在容器中出现上部黏度低,颜色与浓度较浅;下部黏度高,颜色与浓度亦深的现象。由于颜料在连结料中分散不良,颜料或填料的相对密度过大,长期存放后容易出现沉淀的问题,严重时容器底部甚至出现难以搅动的沉淤。容易沉淀的油墨,容器底部油墨无法有效利用,往往会增加印刷企业油墨的使用成本,及印刷产品的色彩偏离。而对于油墨是否容易出现沉淀,在业内尚无有效方法进行测量评定,相关油墨抗沉淀检验设备也鲜有报道。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用性强的油墨抗沉淀性能测试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油墨抗沉淀性能测试装置,包括底座、支撑杆、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有竖向的支撑杆,所述第一横杆与第二横杆均横向设置在支撑杆上,所述第二横杆位于支撑杆的顶端,所述第二横杆位于第一横杆的上方,所述第二横杆上固定有左、右两个滑轮,所述的两个滑轮之间绕有细绳,所述细绳的左端悬挂第一圆珠,所述细绳的右端悬挂第二圆珠,所述第一横杆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位于第二圆珠的正上方,所述细绳穿过通孔,使得细绳可在通孔内沿竖直方向上下运动,所述第二圆珠的外径大于通孔的直径,所述第一圆珠的质量大于第二圆珠的质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横杆滑动连接在支撑杆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盛装待测样品的桶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横杆上设置有与通孔相连通的缺口,所述缺口用于使细绳横向出入第一横杆中的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滑轮上设置有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圆珠上方的第一横杆上设置有发声装置,所述发声装置用于与第二圆珠碰撞并发出响声。
进一步地,所述发声装置为鼓体或金属薄片。
进一步地,所述细绳上设置有刻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真龙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广西真龙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237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激光粒度仪样品遮光度控制装置及进样系统
- 下一篇:空气质量检测装置和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