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通信管道光缆工程用智能接头盒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25974.8 | 申请日: | 2019-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810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发明(设计)人: | 张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通信建设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谭文琰 |
地址: | 450052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头盒 连接导线 悬空端 微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 发射模块 供电电源 光缆工程 通信管道 信号传送 伸入 悬空 湿度传感器 输出端连接 导电介质 电源接口 通信接口 远程主机 智能 进水 内壁 接通 报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通信管道光缆工程用智能接头盒,包括接头盒和安装在接头盒上部的信号传送盒,信号传送盒内设置有微控制器和供电电源,供电电源的输出端连接有一端悬空的第一连接导线,微控制器的通信接口上连接有第一GSM无线通信发射模块,微控制器的电源接口上连接有一端悬空的第二连接导线,第一连接导线的悬空端和第二连接导线的悬空端均伸入至接头盒内,接头盒的内壁上设置有湿度传感器。本实用新型将第一连接导线的悬空端和第二连接导线的悬空端伸入至接头盒内,当接头盒内进水时,水作为导电介质,将第一连接导线和第二连接导线接通,使第一GSM无线通信发射模块工作,实现接头盒向远程主机报警的功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通信报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信管道光缆工程用智能接头盒。
背景技术
通信管道光缆工程是暴露在室外的项目之一,受外界影响大,管道往往积水,特别是雨季,人孔(井)积水更严重,很多水位漫过接头盒,虽然接头盒有密封胶等其他防水处理措施,但时间一长,进水问题时常发生,一旦进水,原有的接头质量快速下降,引来抢修难题。工程与维护技术人员希望及早发现进水的接头盒,并在第一时间打开,进而排除隐患,避免通信中断事故的发生,降低维护成本。但是在众多的接头盒中,从外观无法查证进水与否,因此确定是哪个接头盒进水并不是简单的事情,因此,现如今缺少一种能够第一时间自动报警的通信管道光缆工程用智能接头盒,实现及时有效的提醒维护人员接头盒进水,及早的排除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通信管道光缆工程用智能接头盒,其设计新颖合理,通过将第一连接导线的悬空端和第二连接导线的悬空端伸入至接头盒内,当接头盒内进水时,水作为导电介质,实现第一连接导线和第二连接导线的接通,进而使微控制器和第一GSM无线通信发射模块工作,实现接头盒向远程主机报警的功能,便于维护人员顺利排出故障,便于推广使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通信管道光缆工程用智能接头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人孔侧壁上部且用于连接相邻两个通信管道中光缆的接头盒和安装在接头盒上部的信号传送盒,信号传送盒内设置有微控制器和供电电源,供电电源的输出端连接有一端悬空的第一连接导线,微控制器的通信接口上连接有与远程主机远程无线通信的第一GSM无线通信发射模块,远程主机上连接有与第一GSM无线通信发射模块配合的第二GSM无线通信接收模块,微控制器的电源接口上连接有一端悬空的第二连接导线,第一连接导线的悬空端和第二连接导线的悬空端均伸入至接头盒内,接头盒的内壁上设置有湿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通过数据线与微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湿度传感器通过供电电源供电。
上述的一种通信管道光缆工程用智能接头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控制器、第一GSM无线通信发射模块和供电电源通过密封胶固定在信号传送盒内。
上述的一种通信管道光缆工程用智能接头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控制器为ARM微控制器或DSP微控制器。
上述的一种通信管道光缆工程用智能接头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度传感器为DHT11湿度传感器。
上述的一种通信管道光缆工程用智能接头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源为5V直流电源。
上述的一种通信管道光缆工程用智能接头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盒的顶部距离人孔侧壁顶部的距离为10cm~30cm,信号传送盒的厚度小于10c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通信建设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通信建设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2597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