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粉煤灰存储仓均化卸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28951.2 | 申请日: | 2019-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180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杨小阔;吕书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晋州市富隆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88/54 | 分类号: | B65D88/54;B01F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220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粉煤灰 下料管内壁 出料口 均化 本实用新型 质量稳定性 挡板 联动机构 卸料装置 储料罐 存储仓 下料管 储料 技术方案要点 粉煤灰加工 混凝土生产 性能均匀性 影响混凝土 挡板开启 搅拌机构 驱动机构 上下滑动 下料孔 侧壁 竖直 下料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粉煤灰存储仓均化卸料装置,涉及粉煤灰加工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机架和储料罐,储料罐的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储料罐内部位于出料口处竖直固设有下料管,下料管的侧壁均匀设有至少三个下料孔;下料管内壁连接有挡板,挡板相对下料管内壁上下滑动,下料管内壁设有带动挡板开启或关闭的联动机构以及控制联动机构动作的驱动机构;出料口下部连接有搅拌机构。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相邻两批次粉煤灰相接部分的原料下料过程中可能因粒度等性能不均影响混凝土质量稳定性的问题,通过在储料罐内设置均化机构,提高粉煤灰的性能均匀性,降低对混凝土生产质量稳定性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粉煤灰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粉煤灰存储仓均化卸料装置。
背景技术
粉煤灰,是从煤燃烧后的烟气中收捕下来的细灰,粉煤灰是燃煤电厂排出的主要固体废物。我国火电厂粉煤灰的主要氧化物组成为:SiO2、Al2O3、FeO、Fe2O3、CaO、TiO2等。粉煤灰可资源化利用,如作为混凝土的掺合料等。
现有技术参考申请公布号为CN109265123A的发明专利申请,其公开了一种粉煤灰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及其生产方法,原料包括物料和水,按重量分数计,物料包括以下组分,粉煤灰3000-3500份;石灰350-400份;石膏250-320份;水泥280-330份;铝粉2-4份;外加剂100-180份;所述外加剂包括丙烯酸丁酯/醋酸乙烯酯/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三元共聚物和硬脂酰乳酸钙。本发明利用工业废渣粉煤灰作为原料,减少其排放量,保护环境。
目前粉煤灰在存储仓中存储,由于需求量大,存储仓中可能会存储不同批次的粉煤灰,粉煤灰在卸料过程中,相邻两批次相接处的部分粉煤灰粒径或成分差异可能较大,导致使用相同的配比生产出的混凝土质量差异较大,影响混凝土的质量稳定性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粉煤灰存储仓均化卸料装置,粉煤灰从储料罐流出时为不同高度的粉煤灰一起流下,减小相邻两批次粉煤灰的明显差异,起到过渡作用,提高混凝土质量控制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粉煤灰存储仓均化卸料装置,包括机架和储料罐,储料罐的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储料罐内部位于出料口处竖直固设有下料管,下料管的侧壁沿长度方向均匀设有至少三个下料孔;下料管内壁连接有用于封堵下料孔的挡板,挡板相对下料管内壁滑动,下料管内壁设有带动挡板开启或关闭的联动机构以及控制联动机构动作的驱动机构;出料口下部连接有搅拌机构,搅拌机构包括机壳、水平转动连接于机壳的搅拌桨和驱动搅拌桨转动的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机构控制联动机构工作使得挡板移动将下料孔打开,储料罐内部的不同高度的粉煤灰分别从多个下料孔中流入到下料管中,多个批次的粉煤灰经下料管从出料口落到搅拌机构的机壳中,电机工作带动搅拌桨转动,搅拌桨将不同批次的粉煤灰搅拌均匀。由于每次搅拌的粉煤灰都是由不同批次组成,因此搅拌后的粉煤灰用于生产混凝土时质量差异小,有利于混凝土质量的稳定控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料管内壁位于下料孔处设有插槽,挡板插接于滑槽中并相对上下滑动;所述联动机构包括靠近下料孔竖直设置于下料管内壁的顶杆、连接挡板和顶杆的连杆,连杆的中部铰接于下料管内壁,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挡板和顶杆铰接,顶杆远离出料口的一端与下料管之间连接有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机构带动顶杆向下移动,由于顶杆与挡板位于连杆两端形成杠杆结构,挡板沿着插槽向上移动从而打开下料孔,此时顶杆带动弹簧处于拉伸状态;当下料完毕后,驱动机构带动顶杆上移,使得挡板再次插入插槽将下料孔关闭,弹簧加速顶杆的上移,有效防止挡板被打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晋州市富隆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晋州市富隆建筑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289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