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活性炭吸附浓缩及催化燃烧处理有机废气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35659.3 | 申请日: | 2019-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631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陈艳萍;范春梅;景海燕;徐浩宇;王甜;漆渔江;杨振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三峡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7/07 | 分类号: | F23G7/07;B01D53/04 |
代理公司: | 50245 重庆德创至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王丹 |
地址: | 401147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催化燃烧 进气管道 吸附筒 装置外壳 气动阀 活性炭吸附 循环风机 有机废气 净化室 浓缩 生漆 本实用新型 补冷风机 底部连接 颗粒过滤 内部安装 内部设置 喷漆废气 驱动电机 输气管道 滤芯层 引风机 吸附 废气 贯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活性炭吸附浓缩及催化燃烧处理有机废气的装置,包括装置外壳、吸附筒和第二进气管道,所述装置外壳的外侧贯穿设置有第一进气管道,且装置外壳的内部安装有滤芯层,所述吸附筒安装在净化室的内部,且净化室的正上方设置有气动阀,所述气动阀的底部连接有输气管道,所述第二进气管道的底部安装有补冷风机,且第二进气管道的下方设置有催化燃烧箱,所述催化燃烧箱的右下方设置有循环风机,且循环风机的右下方设置有引风机,所述催化燃烧箱的内部设置有驱动电机。该活性炭吸附浓缩及催化燃烧处理有机废气的装置,采用吸附筒与气动阀,通过多组吸附筒对废气进行充分的吸附,提升对喷漆废气中产生漆雾颗粒过滤的速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活性炭吸附浓缩及催化燃烧处理有机废气的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生产过程中需对车身主要或部分零部件进行喷涂,而喷涂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废气,例如苯、甲苯、二甲苯、苯系物、总VOC,在喷涂的过程中会对工人的身体造成损坏。
废气净化的装置只能通过单一的净化对废气进行处理,不仅净化的效率低,且不能对废气中大部分的有害物质进行净化,从而导致排出的气体污染自然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性炭吸附浓缩及催化燃烧处理有机废气的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只能通过单一的净化对废气进行处理,不仅净化的效率低,且不能对废气中大部分的有害物质进行净化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活性炭吸附浓缩及催化燃烧处理有机废气的装置,包括装置外壳、吸附筒和第一进气管道,所述装置外壳的外侧贯穿设置有第一进气管道,且装置外壳的内部安装有滤芯层,所述吸附筒安装在净化室的内部,且净化室的正上方设置有气动阀,所述气动阀的底部连接有输气管道,所述第二进气管道的底部安装有补冷风机,且第二进气管道的下方设置有催化燃烧箱,所述催化燃烧箱的右下方设置有循环风机,且循环风机的右下方设置有引风机,所述催化燃烧箱的内部设置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外侧嵌套有传动皮带,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催化颗粒筒,且催化颗粒筒的底部连接有偏心轮,所述偏心轮的下方安装有金属转把,且金属转把的外侧安装有鼓风叶片,所述鼓风叶片的右侧设置有燃烧器。
优选的,所述吸附筒整体呈“U”字形结构,且吸附筒关于净化室中心线对称分布,并且净化室设置的数量为四组。
优选的,所述气动阀与催化燃烧箱通过输气管道连通,且输气管道同时与催化燃烧箱及循环风机连接,并且催化燃烧箱采用双层结构。
优选的,所述循环风机分别同催化燃烧箱和引风机相互连通,且循环风机与净化室通过输气管道连接为一体。
优选的,所述催化颗粒筒的表面采用网格状结构,且2组催化颗粒筒通过驱动电机和传动皮带构成旋转结构,并且驱动电机内嵌安装在催化燃烧箱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鼓风叶片通过偏心轮与金属转把构成转动结构,且鼓风叶片与燃烧器为相互平行,并且鼓风叶片的材质为耐热铝合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活性炭吸附浓缩及催化燃烧处理有机废气的装置,
1、采用吸附筒与气动阀,通过多组吸附筒对废气进行充分的吸附,提升对喷漆废气中产生漆雾颗粒过滤的速度,通过气动阀将外界空气导入装置内部,从而加速吸附杂质与吸附筒脱离,从而确保吸附筒吸附的效果;
2、采用循环风机与催化燃烧箱,通过循环风机不断将空气不断导出,提升废气与催化剂反应的效率,同时催化燃烧箱使得内部催化剂与废气中可燃物质在较低温度下氧化分解,降低废气中的有害成分;
3、采用传动皮带与鼓风叶片,通过传动皮带同时带动两组催化颗粒筒进行转动,加速催化颗粒筒与废气内部的有害物质进行反应,并通过鼓风叶片加速内部气体流动速度,缩短废气净化所需的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三峡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三峡环保(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356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蓄热式催化燃烧废气净化设备
- 下一篇:一种新型催化燃烧CO废气处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