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簧片接触件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37556.0 | 申请日: | 2019-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443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3 |
发明(设计)人: | 彭文科;朱力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文科 |
主分类号: | H01R13/187 | 分类号: | H01R13/187;H01R4/4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恒程创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42 | 代理人: | 赵爱蓉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件 簧片 筒身 固定环 颈缩部 腰部 本实用新型 导电性能 筒身轴线 插针 抵接 筒状 收缩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片接触件,所述簧片接触件呈筒状,所述簧片接触件包括:筒身;以及,固定环,连接在所述筒身的端部,所述筒身靠近所述固定环的端部设有向所述筒身轴线收缩的颈缩部,所述筒身还包括连接所述颈缩部的腰部,所述腰部中部的半径小于所述固定环的半径,所述颈缩部和所述腰部用于抵接插针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簧片接触件导电性能好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触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簧片。
背景技术
大电流连接器已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交通轨道等行业中。现有电连接器接触件主要采用弹片或簧片结构,其中比较典型的结构有采用簧片冲压并扭转成型的转簧,以及采用簧片收腰的冠簧。转簧的单簧片结构具有抗拉能力差,容易变形,寿命较短的缺点。现有的冠簧经过冲压和中部收腰,从而呈两头大、中间小的形态,通常冠簧通过其收腰的中部与插针抵接,具有接触面积小,接触电阻大,导电性能差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簧片接触件,旨在提升簧片接触件的导电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簧片接触件,所述簧片接触件呈筒状,所述簧片接触件包括:
筒身;以及,
固定环,连接在所述筒身的端部,所述筒身靠近所述固定环的端部设有向所述筒身轴线收缩的颈缩部,所述筒身还包括连接所述颈缩部的腰部,所述腰部中部的半径小于所述固定环的半径,所述颈缩部和所述腰部用于抵接插针。
可选地,所述簧片接触件包括两个所述固定环,所述筒身包括多个栅条,所述栅条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固定环,所述栅条靠近所述固定环的端部设有向该栅条内侧凹设的收缩段,多个所述栅条的收缩段组成所述颈缩部。
可选地,所述收缩段呈弧形。
可选地,多个所述栅条沿所述固定环周向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栅条与所述固定环形成的夹角α为锐角。
可选地,所述栅条与所述固定环一体成型。
可选地,所述栅条与所述固定环的连接处圆滑过渡。
可选地,所述栅条呈扭转状态。
所述腰部位于两所述颈缩部之间。
可选地,所述腰部的半径由端部向中部逐渐减小。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所述筒身的端部设置向筒身轴线收缩的颈缩部,使得所述颈缩部的半径小于所述固定环的半径,当插针插入所述簧片接触件时,所述插针与所述颈缩部接触,使得插针与所述簧片接触件电连接。传统的冠簧电连接插针和插孔件时,冠簧筒身的中部与插针连接,冠簧的固定环与插孔件连接,插针与插孔件之间的电流在冠簧上经过的路径长,使得电路在冠簧上的损耗大;而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插针与插孔件之间通过固定环和连接固定环的颈缩部电导通,所述颈缩部与所述固定环之间的距离小,因此与传统的冠簧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述插针与所述插孔件之间的电流经过的路径短,使得减少插针与插孔件之间的电损耗,实现降低接触电阻,从而使得所述簧片接触件具有导电性能好的优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颈缩部和腰部均能够与插针抵接从而电导通插针与插孔件,使得所述簧片接触件与插针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减低接触电阻,有利于提升所述簧片接触件的导电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簧片连接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簧片连接件的前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文科,未经彭文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375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