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吸附剂生产用炭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38148.7 | 申请日: | 2019-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593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吴传威;罗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安邦矿物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53/00 | 分类号: | C10B53/00;B01J20/20;B01J20/30 |
代理公司: | 34141 合肥汇融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雁 |
地址: | 2394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炭化箱 炭化板 本实用新型 摊铺装置 炭化效果 炭化装置 炭化 上端 排气管 吸附剂 下端 加工设备 搅拌组件 内腔下部 排气风机 原料堆积 受热 不均匀 加热件 进料斗 支撑脚 插设 移动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附剂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附剂生产用炭化装置,包括炭化箱、炭化箱下端安装的多个支撑脚和炭化箱上插设的进料斗,所述炭化箱的内腔下部设有炭化板,且炭化板的下端安装有加热件,所述炭化板的上端设有摊铺装置,且摊铺装置的中部设有搅拌组件,所述炭化箱的上端插设有排气管,且排气管上安装有排气风机。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合理,结构紧凑,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炭化装置在进行炭化时需要把原料堆积在固定位置,等炭化结束后才能移动,造成各个原料之间受热不均匀,各原料炭化效果不一,炭化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附剂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附剂生产用炭化装置。
背景技术
吸附剂也称吸收剂。这种物质可使活性成分附着在其颗粒表面,使液态微量化合物添加剂变为固态化合物,有利于实施均匀混合。是一种能够有效地从气体或液体中吸附其中某些成分的固体物质。具有大的比表面、适宜的孔结构及表面结构;对吸附质有强烈的吸附能力;一般不与吸附质和介质发生化学反应;制造方便、容易再生;有极好的吸附性和机械性特性。
常用的吸附剂有以碳质为原料的各种活性炭吸附剂和金属、非金属氧化物类吸附剂(如硅胶、氧化铝、分子筛、天然黏土等)。
目前市场上常用的吸附剂大多以碳质吸附剂为主,碳质吸附剂的原料在加工为吸附剂时需要对原料进行炭化,将有机化合物在隔绝空气下热分解为碳和其他产物,现有的炭化装置在进行炭化时需要把原料堆积在固定位置,等炭化结束后才能移动,造成各个原料之间受热不均匀,各原料炭化效果不一,炭化效果差。
公开号为CN207958250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生产碳吸附剂的炭化装置,其具有炭化炉,所述的炭化炉侧壁内环绕设置若干电热丝,所述的炭化炉炉体的上端开设进料口,所述的炭化炉下端设置出料口;所述的炭化炉炉体内从上往下设置若干传动组件,所述的传动组件包括对称且倾斜设置的传送轴,所述的传送轴端部穿过炭化炉炉体侧壁后连接驱动电机,该装置可以促使物料的快速翻动,但是该装置的翻动组件的搅动效果不佳,无法对底部的原料上翻,导致上下部的炭化效果不一,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吸附剂生产用炭化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附剂生产用炭化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合理,结构紧凑,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炭化装置在进行炭化时需要把原料堆积在固定位置,等炭化结束后才能移动,造成各个原料之间受热不均匀,各原料炭化效果不一,炭化效果差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吸附剂生产用炭化装置,包括炭化箱、炭化箱下端安装的多个支撑脚和炭化箱上插设的进料斗,所述炭化箱的内腔下部设有炭化板,且炭化板的下端安装有加热件,所述炭化板的上端设有摊铺装置,且摊铺装置的中部设有搅拌组件,所述炭化箱的上端插设有排气管,且排气管上安装有排气风机;
所述摊铺装置包括安装在炭化箱上端的伺服电机,且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上安装有转动杆,且转动杆的下端到达炭化箱的内腔贯穿炭化板并转动连接在炭化箱的内底壁上,所述转动杆位于炭化箱内腔的上部套设有安装环,且安装环上固定安装有多个旋臂,所述旋臂的下端安装有摊铺板,且摊铺板的下端与炭化板的上端相抵触。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组件包括套设在转动杆下部的第一锥齿轮,且第一锥齿轮啮合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转动安装在安装块的侧壁上,且安装块固定安装在炭化箱的内底壁上,所述第二锥齿轮啮合有第三锥齿轮,且第三锥齿轮转动安装在炭化板的下端,所述第三锥齿轮的上端依次设有连接套筒和搅拌筒,且连接套筒和搅拌筒均套设在转动杆上。
进一步的,所述炭化箱的上端插设有进气管,且进气管和排气管上均安装有电磁阀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安邦矿物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安邦矿物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3814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