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AAO工艺污水处理厂碳源优化投加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41828.4 | 申请日: | 2019-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408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6 |
发明(设计)人: | 陈炳瑞;邓超;刘素婷;沈昌明;吴启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沧州市供水排水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同济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3/34 |
代理公司: | 31236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晶<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061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水处理厂 仪表 硝酸盐 水质水量监测 碳源投加装置 本实用新型 污水厂出水 处理系统 高效调整 进水水质 控制系统 人工操作 实时变化 碳源补充 碳源投加 投加系统 穿墙泵 好氧池 回流比 回流量 进出水 缺氧池 投加量 污水厂 硝化液 总氮 自动化 达标 优化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AAO工艺污水处理厂碳源优化投加系统,系统的污水厂进出水水质水量监测仪表、AAO工艺缺氧池及好氧池硝酸盐仪表、碳源投加装置、穿墙泵均与控制系统连接。该系统能够根据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水量的实时变化,及时高效调整AAO处理系统的碳源补充投加量与硝化液内回流比,实现污水厂出水总氮稳定达标,自动化程度较高,有效降低人工操作强度,同时提高了碳源投加与回流量控制的精确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AAO工艺污水处理厂碳源优化投加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全国水污染防治形势面临新的变化,总磷逐渐成为重点湖库、长江经济带地表水首要污染物,无机氮、磷酸盐成为近岸海域首要污染物,部分地区氮磷污染上升为水污染防治的主要问题。
生态环境部将依据《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出的实施氮磷排放总量控制区域,结合流域水质现状和改善需求,确定实施氮磷排放总量控制的流域控制单元及对应行政区域。对于已完成排污许可证核发的重点行业,根据排污许可证氮磷许可排放量信息确定相关流域控制单元及对应行政区域的行业总量控制指标,实施行业总量控制。对于城镇污水处理厂而言,面临着出水总氮、总磷更严格的考核压力。
而由于我国城镇居民饮食结构、城市生产等多方因素,导致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水中碳氮比较低,不利于污水厂处理设施对总氮有效去除。而现有针对AAO污水处理工艺的碳源补充投加系统,多为通过缺氧脱氮池进出水硝酸盐指标单一因子控制,难以实现对补充碳源投加量作精确控制,导致脱氮效率较低和碳源投加量较大的困境难以突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AAO工艺污水处理厂碳源优化投加系统,它可以解决补充碳源投加量及处理系统其他设施的精确控制问题,保证出水总氮稳定达标,有效降低碳源投加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AAO工艺污水处理厂碳源优化投加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水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以及出水渠,所述进水池设置进水水质及水量监测仪表,出水渠设置出水水质监测仪表,缺氧池、好氧池分别设置处理水质监测仪表,所述缺氧池通过一隔膜泵与一碳源投加装置连接,所述好氧池还通过一穿墙泵与所述缺氧池连接形成硝化液回流系统;
还包括一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进水水质及水量监测仪表、所述出水水质监测仪表、所述处理水质监测仪表连接并可读取各监测仪表数据;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隔膜泵连接读取其流量数据,并可控制所述隔膜泵的启停以及流量大小;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穿墙泵连接,并可控制所述穿墙泵的启停以及流量大小。
优选的,所述进水池的进水水质监测仪表的仪表为进水COD仪、进水总氮仪,进水水量监测仪表的仪表为进水电磁流量计。
优选的,所述出水渠的出水水质监测仪表为出水总氮仪、出水氨氮仪。
优选的,缺氧池的水质监测仪表均为缺氧池硝酸盐仪、好氧池的水质监测仪表均为好氧池硝酸盐仪。
优选的,所述碳源投加装置还包括加药罐、电磁流量计、超声波液位计,所述隔膜泵的进水端通过管路与所述加药罐相连,所述隔膜泵的出水端通过管路与所述电磁流量计相连,所述电磁流量计的出水端管路铺设至缺氧池进水端;所述超声波液位计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并设置于所述加药罐;所述电磁流量计与控制系统连接。
优选的,所述穿墙泵设置于所述好氧池末端,并与一变频控制器双向连接,所述变频控制器与控制系统双向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AAO工艺污水处理厂碳源优化投加系统,通过控制系统与监控进水池、出水渠以及中间的缺氧池、好氧池的水质/水量,它解决了在目前针对AAO缺氧脱氮池进出水硝酸盐指标单一因子控制,难以实现补充碳源投加量的精确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沧州市供水排水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同济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沧州市供水排水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同济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418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