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贴膜卡的身份认证交易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42126.8 | 申请日: | 2019-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120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7 |
发明(设计)人: | 翁铭;刘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恒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20/40 | 分类号: | G06Q20/40 |
代理公司: | 杭州五洲普华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60 | 代理人: | 龚玉平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贴膜 电子钱包 个人化 身份识别模块 本实用新型 后台服务器 基本模块 交易系统 金融IC卡 身份认证 卡识别 近场通信模块 终端 手机SIM卡 安全单元 电子存折 随身携带 网络连接 卡设 手机 粘贴 智能 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贴膜卡的身份认证交易系统,包括贴膜卡、贴膜卡识别终端、后台服务器,所述的贴膜卡设于手机内,所述的贴膜卡设有基本模块,所述的基本模块包括安全单元、NFC近场通信模块、智能OS,所述贴膜卡还设有身份识别模块、电子钱包模块、金融IC卡模块,所述的身份识别模块包括EID模块、EID个人化模块,所述的电子钱包模块包括电子钱包模块、电子存折模块、EDEP个人化模块,所述的金融IC卡模块包括PBOC模块、PBOC个人化模块,所述的贴膜卡识别终端与后台服务器网络连接。本实用新型融合EID、ED、EP、IC卡功能,采用可随身携带贴膜卡,粘贴在手机SIM卡上,使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联网交易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贴膜卡的身份认证交易系统。
背景技术
EID是以密码技术为基础、以智能安全芯片为载体、由“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签发给公民的网络身份标识,能够在不泄露身份信息的前提下在线远程识别身份。“网络身份证”并不是像“居民身份证”那样的实体证件。它是一个芯片,可以搭载在任何一个银行卡、社保卡等卡片里,甚至可以制成手环戴在手上。当我们把搭载了“网络身份证”的银行卡放在读卡器或智能手机背面读取时,不需要在网上提交自己的姓名、住址、电话、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
中国人民银行正式颁发了行业标准《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JR/T 0025-2005)(业内简称PBOC2.0),该规范补充完善电子钱包/存折应用;增加了与EMV标准兼容的借/贷记应用;增加非接触式IC卡物理特性标准;增加电子钱包(EP)电子存折(ED)扩展应用指南、借/贷记应用个人化指南等内容。
中国人民银行还发布了《关于推进金融IC卡应用工作的意见》,金融IC卡应用推广全面启动以来,各项任务发展势头良好:ATM和POS等终端机具全部可以受理金融IC卡,截至2012年底全国累计发行金融IC卡已达1.26亿张,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中应用得到快速推广,基于金融IC卡的各种新应用、新需求不断涌现。为全面支持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中的应用,适应当前金融IC卡多领域应用需求,中国人民银行于2012年着手开展第三次PBOC规范升级工作,PBOC 3.0规范已于2013年2月5日正式发布。
无论是EID、或电子钱包(EP)电子存折(ED)、或金融IC卡,之前的应用实现都是基于IC卡硬卡的实现,用户需随身携带身份证或IC卡,容易忘记,不太方便,现在随着移动服务的深入,更多的人出门只随身携带手机,用手机应用完成各种认证和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EID、ED、EP、IC卡等应用时分别需要基于IC卡硬卡实现,需随身携带,容易忘记,使用不方便问题,提供一种融合EID、ED、EP、IC卡功能的,采用可随身携带贴膜卡,使用方便的基于贴膜卡的身份认证交易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恒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恒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4212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