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极耳外折弯包覆式新型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44858.0 | 申请日: | 2019-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582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9 |
发明(设计)人: | 李星;刘成士;杨刚;鞠林润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6 | 分类号: | H01M2/26 |
代理公司: | 34119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金宇平<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230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极耳 卷芯 绝缘膜 盖板 第一极 动架 下止 折弯 内部空间利用率 容纳 形貌 安全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 并排设置 传统结构 电池能量 极耳结构 间隔设置 平面接触 受力均匀 折弯空间 包覆式 外折弯 装配 保证 压缩 优化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极耳外折弯包覆式新型结构,绝缘膜位于盖板下方,第一卷芯和第二卷芯并排设置在绝缘膜上方,第一卷芯上设有第一极耳且第二卷芯上设有第二极耳,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固定连接且二者抵靠绝缘膜,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与第一卷芯和第二卷芯之间间隔设置形成容纳位,下止动架位于所述容纳位内且安装在盖板上;优化卷芯装配时极耳的折弯方向,通过下止动架和盖板配合保证极耳折弯后的形貌,使极耳一侧与下止动架平面接触,一侧与绝缘膜接触,并且在卷芯压缩情况下,内部结构更加稳定,相比传统结构来说,内部极耳结构受力均匀,更小的极耳折弯空间,从而提高内部空间利用率,来实现电池能量的提升,保证性能优越性、安全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极耳外折弯包覆式新型结构。
背景技术
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特别是在石油、煤、天然气等传统能源日益枯竭的今天,新一代电池作为一种对环境友好的新型能源而受到人们的重视。专家、学者指出,锂离子电池、金属氢化物镍电池、无汞碱性锌锰电池、燃料电池、太阳电池等将是21世纪最理想的绿色环保电源,电池工业将成为最有发展前途的十大支柱产业中排名第二的能源产业。
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动力电池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需求促使人们对电池的渗透率不断提升,也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苛刻要求,
为了满足在2020年能量密度达到300Wh/kg的目标下,不仅对电池电池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提出了苛刻的要求,而且对电池内部卷芯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满足高的放电功率,又要满足高的能量密度。
因此,在电芯结构设计方面在满足各项性能的同时,对结构进行优化,AB卷芯装配、错位极耳装配、异性极耳装配等等,在面对诸多改善措施和诸多问题频发是,最大的问题还在于怎么解决电池内短路才是最重要的一道屏障。电池结构一般由盖板、止动架、铝壳、绝缘膜。卷芯装配体等组成,卷芯装配体又由正极片、负极片、隔膜、极耳等组成,而极耳承载着将外部电流引入到内部卷芯,进行电池的充放电。因此,保证极耳的完整性是电池性能的最基本要素,也是电池安全性能的最重要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极耳外折弯包覆式新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极耳外折弯包覆式新型结构,包括:第一卷芯、第二卷芯、盖板、下止动架、绝缘膜;
绝缘膜位于盖板下方,第一卷芯和第二卷芯并排设置在绝缘膜上方,第一卷芯上设有第一极耳且第二卷芯上设有第二极耳,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固定连接且二者抵靠绝缘膜,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与第一卷芯和第二卷芯之间间隔设置形成容纳位,下止动架位于所述容纳位内且安装在盖板上。
优选地,下止动架底部抵靠第一卷芯和第二卷芯上端。
优选地,下止动架顶部抵靠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
优选地,绝缘膜包覆在第一卷芯和第二卷芯外部。
优选地,第一极耳包括多个第一耳体,多个第一耳体沿远离第二卷芯的方向依次布置且向远离第二卷芯的方向依次抵靠。
优选地,第二极耳包括多个第二耳体,多个第二耳体沿远离第一卷芯的方向依次布置且向远离第一卷芯的方向依次抵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448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池单元和电池模组
- 下一篇:高功率电池极耳的焊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