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神经内科专用分指板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44869.9 | 申请日: | 2019-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824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李瑾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瑾 |
主分类号: | A61H1/02 | 分类号: | A61H1/02;A61F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33000 甘肃省武***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神经内科 专用 分指板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设备领域,提出一种新型神经内科专用分指板,包括本体板和分指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板左侧从上到下设有第一气囊球和弹性圈,右侧设有圆台形结构的承载体,其承载体内部利用通孔设有通气管,外表面设有与手指相匹配的分指块,所述通气管一端穿过本体板的通孔连接于第一气囊球,另一端穿出承载体连接第二气囊球,且通气管与第一气囊球的连接端设有截止阀,所述分指块上侧设有手指绑带,下面设有倒T型结构的滑件,且承载体外表面设有与滑件及手指展开相匹配的分散式限位滑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便于手指往手指分开位放置,而且能使得手指得到有效锻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神经内科专用分指板。
背景技术
目前,在公知的技术领域,神经内科是独立的二级学科,不属于内科概念,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及周围神经组成,主要诊治脑血管疾病(脑梗塞、脑出血)、偏头痛、脑部炎症性疾病(脑炎、脑膜炎)、脊髓炎、癫痫、痴呆、神经系统变性病、代谢病和遗传病、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病、周围神经病(四肢麻木、无力)及重症肌无力等,对于由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偏瘫患者,为了达到抑制手部屈肌张力,扩大手部各关节的活动度,提高患者上肢肌力的目的,常常用到推动分指板进行辅助治疗。
众所周知,神经内科用分指板是一种训练手指分开和伸展、保持手指于正确功能位的器械,尤其对脊髓病变截瘫病人的内收肌挛缩的病人很实用。在传统方式中采用固定式分指板,即在木板或塑料板上设置手指分开位,并持续一段时间,多次实施治疗,迫使手指恢复功能。对于手痉挛患者,必须对其进行长期的、持续的、周期性的手指训练。
然而,在长期的实践中在给患者进行手指训练和矫正时,手指弯曲较严重患者的手指往手指分开位放的时候非常费劲,影响工作效率。此外,也不能使得手指得到有效锻炼。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所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便于手指往手指分开位放置,而且能使得手指得到有效锻炼的新型神经内科专用分指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神经内科专用分指板,包括本体板1和分指块2,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板1左侧从上到下设有第一气囊球4和弹性圈3,右侧设有圆台形结构的承载体5,其承载体5内部利用通孔设有通气管6,外表面设有与手指相匹配的分指块2,所述通气管6一端穿过本体板1的通孔连接于第一气囊球4,另一端穿出承载体5连接第二气囊球7,且通气管6与第一气囊球4的连接端设有截止阀8,所述分指块2上侧设有手指绑带9,下面设有倒T型结构的滑件10,且承载体5外表面设有与滑件10及手指展开相匹配的分散式限位滑槽11。
所述承载体5的非固定端内设有半圆形卡槽12。
所述通气管6由硬管端和软管端组成,其与第一气囊球4的连接端为软管端,且硬管端的长度大于承载体5与本体板1的厚度总和。
所述限位滑槽11槽内壁设有润滑层。
所述手指绑带9由粘毛片和倒刺片组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借助第一气囊球、第二气囊球及通气管辅助患者弯曲较严重的手指分开,便于将手指在分指块的放置与绑定,大大改善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而且通气管及半圆形卡槽的设置也有利于手指的放置与绑定。
(2)分指块与限位滑槽的配合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持续不断的进行手掌的开合,使得患者手指得到有效锻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2中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瑾,未经李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4486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