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人脸识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46050.6 | 申请日: | 2019-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161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汤伟宾;李昂;翟孝明;蔡炎华;汤和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科一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翔***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摄像头固定 摄像头 主控板 电机 补光 底座 人脸识别装置 摄像头安装架 推杆 电路板 撑杆 腔体 本实用新型 输出轴连接 电源模块 驱动推杆 身体位置 旋转指令 转轴连接 自动转动 人性化 板腔 内壁 体内 驱动 旅客 申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型人脸识别装置,其包括底座,底座上固定设有一撑杆,该撑杆上设置有摄像头安装架;摄像头安装架具有一腔体,腔体的顶部固定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推杆,推杆的底部通过转轴连接摄像头固定板,摄像头固定板的下方固定连接摄像头;腔体的内壁还安装有用于补光的LED条形灯;底座内设有电路板,电路板包括主控板和电源模块,电机接收主控板的旋转指令从而驱动推杆以及摄像头固定板带动摄像头旋转;LED条形灯在主控板的驱动下为摄像头补光。本申请通过在摄像头固定板腔体内设置LED条形灯可以实现非常好的补光;通过主控板对电机的控制,可实现摄像头的自动转动,从而避免了旅客自己调整身体位置,具有非常好的人性化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脸识别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新型结构的人脸识别装置。
背景技术
人脸识别技术是一项新兴的生物识别技术,是当今国际科技领域攻关的高精尖技术。它广泛采用区域特征分析算法,融合了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与生物统计学原理于一体,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从视频中提取人像特征点,利用生物统计学的原理进行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具有识别速度快、识别率高、深度分析精准识别的优势,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现有的汽车站、火车站、机场等出入口广泛应用人脸识别设备结合人工的方式对旅客的身份进行查验。
现有的识别设备中多采用单个摄像头进行人脸识别,一方面由于汽车站、火车站、机场等出入口的周围环境明暗程度不同,加之现在的设备中缺少补光灯装置,导致人脸识别缓慢,甚至出现需要多次识别的情况;人工对旅客身份证查验效率低下。另一方面,为保证人脸参数录入质量以及比对精确度,需要在录入过程中,保证人脸正对录入窗口。由于现有一体机上的摄像头是固定设置的,这就需要旅客自己调整身体位置以将人脸对准录入窗口,给旅客带来了诸多不便。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人脸识别的可自动补光和转动摄像头以对准人脸的识别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下文中给出了关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实用新型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以下概述并不是关于本实用新型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确定本实用新型的关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目的仅仅是以简化的形式给出某些概念,以此作为稍后论述的更详细描述的前序。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新型人脸识别装置,其包括底座,底座上固定设有一撑杆,该撑杆上设置有摄像头安装架;所述摄像头安装架具有一腔体,腔体的顶部固定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推杆,推杆的底部通过转轴连接摄像头固定板,摄像头固定板的下方固定连接摄像头;所述腔体的内壁还安装有用于补光的LED条形灯;底座内设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包括相互电性连接的主控板和电源模块,摄像头、LED条形灯和电机均与主控板电性连接,电机接收主控板的旋转指令从而驱动推杆以及摄像头固定板带动摄像头旋转;LED条形灯在主控板的驱动下为摄像头补光。
优选的,为了减少干涉,所述腔体的内壁的上侧和左右两侧均设有LED条形灯,三个方向的光线可使摄像头的环境更加清晰。
同时,为了配合对LED条形灯的自动控制,所述摄像头的周侧还设有传感器,用于检测亮度等环境信息。
所述腔体内部为规则的对称形状,例如立方体、圆柱体,为了方便安装,优选采用立方体结构。
所述摄像头安装架旋转设置在撑杆上,该摄像头安装架可设置为上下左右旋转,使用者可通过手动转动该安装架来调整角度。
本申请通过设置具有一个腔体的摄像头固定板,并在腔体内设置LED条形灯可以实现非常好的补光,通过主控板对电机的控制,可实现摄像头的自动转动,从而避免了旅客自己调整身体位置,具有非常好的人性化特点。此外,通过摄像头安装架的手动旋转设置配合控制电机对摄像头的自动控制,可进一步保证操作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科一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科一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460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司法取证用人证比对装置
- 下一篇:一种智能一体化车牌识别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