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吊链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49631.5 | 申请日: | 2019-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523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7 |
发明(设计)人: | 方小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鑫润轨道交通车辆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19/00 | 分类号: | B61D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71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形通孔 承载框 转动轴 连接板 本实用新型 竖直板 轴承 收纳 轨道交通 转动连接 转动手柄 收卷筒 限位块 外部 吊链 内环 位块 链条 | ||
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吊链;包括竖直板,所述竖直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承载框,所述承载框的顶部与底部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承载框的圆形通孔处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外部套设有收卷筒,所述转动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且所述限位块位于承载框的顶部,所述承载框底部的圆形通孔处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外部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连接板的圆形通孔处卡设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环与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手柄,本实用新型可以给链条的收纳带来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共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吊链。
背景技术
在轨道交通中,经常会需要进行对车厢的门进行开启和关闭,当在关闭车厢门时,会在车门处进行安装吊链,通过设置吊链可以对车门进行辅助固定,而现有装置中通过单独的把链条与固定装置组合在一起,从而起到辅助固定的作用。
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当使用吊链时,由于吊链不能进行收纳,使得吊链在进行使用时通常直接摆放在外面,这样使得在行车过程中,有可能会导致吊链会进行摆动,有可能打到行人,且吊链在外面进行摆动会造成巨大噪音,所以需要将吊链进行收纳,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吊链。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吊链。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轨道交通的吊链,包括竖直板,所述竖直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承载框,所述承载框的顶部与底部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承载框的圆形通孔处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外部套设有收卷筒,所述转动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且所述限位块位于承载框的顶部,所述承载框底部的圆形通孔处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外部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连接板的圆形通孔处卡设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环与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手柄,所述转动手柄的外部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转动手柄的圆形通孔处转动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顶部刻设有螺纹,所述连接板的外部开设有若干螺纹凹槽,所述连接板的螺纹凹槽处与限位杆螺纹连接,所述收卷筒的外部固定连接有链条,所述链条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横直板,所述横直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圆形环扣。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轨道交通的吊链,其中竖直板与所述承载框连接处设有两组加强杆,且所述两组加强杆互相远离。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轨道交通的吊链,其中竖直板的板体开设有两组螺纹通孔,且两组所述螺纹通孔互相远离,所述竖直板的螺纹通孔处螺纹连接有螺栓。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轨道交通的吊链,其中收卷筒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两组护栏,且两组所述护栏互相远离,所述收卷筒的外部设有若干半圆凸起,且所述半圆凸起位于两组所述护栏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轨道交通的吊链,其中限位杆的底部设有若干防滑凸起,且所述限位杆的长度大于所述连接板到所述转动手柄之间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轨道交通的吊链,其中承载框的右侧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承载框的圆形通孔的直径大于链条的直径,所述承载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保护壳,且所述保护壳位于限位块的上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收卷筒,使得链条可以进行收纳,通过设置转动轴,使得收卷筒可以进行转动,通过设置转动手柄,通过转动手柄与转动轴进行配合,使得手卷筒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调整,通过设置轴承,使得转动轴可以进行更加顺畅的转动,通过设置限位杆,使得装置在进行转动之后可以进行限位,使得链条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长度的调整,通过设置承载框,使得收卷筒可以进行稳定的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鑫润轨道交通车辆配件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鑫润轨道交通车辆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496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