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向阀开启压力检测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54132.5 | 申请日: | 2019-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274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朴清松;刘永帅;张国梁;王荣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山新磁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3/003 | 分类号: | G01M13/003 |
代理公司: | 21224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4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向阀 阻尼杆 夹具 管路连接 连接气杆 气液转换 压力表 本实用新型 连通单向阀 二联体 进气口 开启压力检测 压缩机排气 复杂计算 节省资源 气压转换 阻力作用 出油口 动力源 上端面 前置 受力 油孔 注油 | ||
一种单向阀开启压力检测设备,包括单向阀夹具、阻尼杆、压力表、气液转换箱、二联体,二联体通过管路连接气液转换箱的进气口,气液转换箱的出油口通过管路连接阻尼杆的一端,阻尼杆的另一端通过管路连接单向阀夹具,在阻尼杆上安装有压力表,单向阀夹具上设有连接气杆总成,连接气杆总成中的油孔连通单向阀夹具的上端面,连接气杆总成的注油段连通单向阀夹具与阻尼杆之间的管路。本实用新型减少了单向阀前受力的大量复杂计算;通过简单的更换阻尼杆,可以达到多种前置阻力作用在单向阀上的开启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空气作为动力源,模拟压缩机排气时的工作压力,通过简单的装置将气压转换为液压,节省资源,降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力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向阀开启压力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单向阀是一种方向控制阀,也可以作为一种保压阀,保证阀体开启压力大小。其作用一是保证内部流体只能向单一方向流动,无法回流。二是有确定的开启压力来保证内部介质压强稳定。如此必须保证单向阀的反向密封性可靠。还需要一套稳定的压力检测装置对其进行压力检测确保压力稳定可靠。
《单向阀密封性检测装置的设计》一文中简述了一种快速准确的对单向阀密封性能进行判断的设计方案。这种方案只能进行单向阀作用面上的作用力的检测,无法进行大量变压力,或压力源流到单向阀之前有狭小孔的检测。
而安装于压缩机上的单向阀,在实际应用中压缩机排气时的压力可以保证,压力介质(润滑油)在排气压力作用下需要流经一段缝隙,对动盘进行润滑和提供动盘背压,之后才会作用到单向阀上,为了保证背压满足使用要求,需要在保证背压前提下对单向阀的开启压力进行检测。
如果使用现有技术对单向阀的检测方案对压缩机用单向阀进行检测,就需要进行大量的流体力学计算,而复杂的计算需要高水平的技术人员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且很难达到精准的计算结果,易造成错误判断,白白浪费人力物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向阀开启压力检测设备,用于检测车载空调压缩机用单向阀,将车载空调压缩机排气压力,进行流体介质模拟流动,再作用到单向阀上,进行车载空调压缩机单向阀开启压力的检测,模拟实际作用在单向阀上的作用力,降低技术要求,减少计算工作量。可以对压缩机使用单向阀开启压力进行批量精确检测,为设计部门提供有效数据,且操作方便,适用于大批量检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单向阀开启压力检测设备,包括单向阀夹具、阻尼杆、压力表、气液转换箱、二联体,所述二联体通过管路连接气液转换箱的进气口,所述气液转换箱的出油口通过管路连接阻尼杆的一端,所述阻尼杆的另一端通过管路连接单向阀夹具,在所述阻尼杆上安装有压力表,所述单向阀夹具上设有连接气杆总成,所述连接气杆总成中的油孔连通单向阀夹具的上端面,所述连接气杆总成的注油段连通单向阀夹具与阻尼杆之间的管路。
在所述阻尼杆的两端和中间位置设有螺纹孔,在阻尼杆中设置有阻尼孔,所述阻尼孔与两端及中间位置的螺纹孔相互连通,所述压力表安装在阻尼孔中间位置的螺纹孔中。
所述连接气杆总成包括油孔、密封圈、密封垫、注油段、固定螺丝,所述连接气杆总成纵向安装在单向阀夹具的定位板中,所述连接气杆总成的注油段与单向阀夹具之间设有注油空间,所述油孔在注油段处与其周围的注油空间相互连通,注油段的上下两端通过密封圈密封,所述油孔的底部通过固定螺丝和密封垫封堵密封,所述油孔的上端连通单向阀夹具的定位板的上端面。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单向阀检测设备模拟实际工况,在已知排气压力前提下对单向阀进行检测,并在单向阀前加入模拟阻尼杆,使单向阀达到实际使用的受力状态;并在设计中加入气压转油压装置,实际模拟压缩机背压行程介质。通过该方式进行单向阀开启压力的检测,可以对压缩机使用单向阀开启压力进行批量精确检测,降低技术要求,减少计算工作量,且操作方便,适用于大批量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山新磁电子有限公司,未经鞍山新磁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541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