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简易便携式旱田捕虫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54376.3 | 申请日: | 2019-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729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朱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市职业大学(扬州市广播电视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M1/14 | 分类号: | A01M1/1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董旭东;赵荔 |
地址: | 225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引管 通孔 本实用新型 简易便携式 捕虫器 杯盖 凸台 昆虫 农业工程技术 杯体上口 捕虫效果 昆虫进入 农田生态 杯体 内插 贴靠 外周 下端 上口 捕捉 体内 研究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农业工程技术领域内的一种简易便携式旱田捕虫器,包括杯体,杯体上口设有杯盖,杯盖上设有若干通孔,通孔内插接有可容昆虫进入的导引管,导引管的上侧外周设有凸台,凸台贴靠在通孔上口,导引管下端向下插入到杯体内;本实用新型可防止昆虫逃逸,捕虫效果好,可捕捉旱田多种昆虫,以进行农田生态研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捕虫装置。
背景技术
旱作农田节肢动物群落是一个以农作物为中心,多种害虫、天敌、中性昆虫等其他类的节肢动物通过食物链的物质流和化学通讯的信息流而发生相互关系并共存的复杂网络系统,在这复杂的网络系统中,任何旱作农田里节肢动物的物种组成或数量的变化,都有可能通过网络中的物质流或信息流对其它营养层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需要一种捕虫容器能捕捉各种昆虫进行研究。
中国专利数据库中,公开了专利名称为“一种捕虫器”,公开日为20130227,公开号为CN202750594U的中国专利,该装置为半开口的空心圆柱形容器,在开口处嵌放一个倒置的圆锥形漏斗,漏斗的大开口朝上,小开口朝下,在漏斗半腰处连接U 形支架,该装置仅靠一个锥形瓶口诱捕昆虫,捕虫效果差,被捕捉的虫子容易从锥形瓶开口处爬出或飞出,防逃逸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昆虫容易逃逸,捕虫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简易便携式旱田捕虫器,此装置可防止昆虫逃逸,捕虫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简易便携式旱田捕虫器,包括杯体,所述杯体上口设有杯盖,所述杯盖上设有若干通孔,通孔内插接有可容昆虫进入的导引管,导引管的上侧外周设有凸台,所述凸台贴靠在通孔上口,导引管下端向下插入到杯体内。
本实用新型进行工作时旱田挖坑,将杯体放入凹坑,盖上杯盖,周边覆土,使杯盖与地面相平,旱田昆虫经导引管爬入或掉入杯体内,昆虫进入杯体后,会试图通过爬行、起飞、跳跃等混合方式逃离杯体,最终需要在导引管位置爬出才能顺利逃脱,由于向杯内延伸的导引管在杯盖下侧形成迷宫路径,可使得昆虫不易爬出,提高了捕虫效果;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旱田昆虫捕捉工作中,如捕捉爬行性节肢昆虫:蜘蛛、蜈蚣、千足虫等;直翅目昆虫:蝗虫、蟋蟀、蝼蛄等;膜翅目昆虫:蜂、蚁类昆虫等,革翅目如蠼螋等多种昆虫,以进行农田生态研究。
为了防止昆虫逃逸,所述杯体内底部设有粘接层,粘接层的上下表面均设有胶粘剂。
为了防止跳跃性和飞行性昆虫逃逸,所述杯体内设有防逃架,防逃架水平支承在杯体内的中部。
为了进一步增强防逃效果,所述防逃架呈从中心向外呈辐射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逃架呈十字形、五星形或六星形。
为了进一步增强防逃效果,所述防逃架呈网格状。
为了方便放取杯体,所述杯体设置在套管内,杯体的上口外周边缘支承在套管的上口部。
为了有助于昆虫爬入或掉入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管由光滑材料制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A-A向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主视图。
图6为图5的B-B向视图。
图7为图5的C-C向视图。
图8为实施例二中防逃架的立体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市职业大学(扬州市广播电视大学),未经扬州市职业大学(扬州市广播电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543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虫情测报的粘虫板
- 下一篇:一种多通道昆虫毒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