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接触网刚性吊弦预制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54540.0 | 申请日: | 2019-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347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杨浩;叶玉鹏;田振武;王海洋;刘伟;朱立春;赵枝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南方工程有限公司;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M1/28 | 分类号: | B60M1/28 |
代理公司: | 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 42113 | 代理人: | 邹舟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限位装置 预制 刻度标尺 操作平台 刚性吊弦 本实用新型 操作手柄 吊弦线夹 断线装置 平台本体 接触网 定位装置 同一轴线 一次成型 作业效果 吊弦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接触网刚性吊弦预制平台,所述预制平台包括平台本体和操作手柄,所述平台本体上设有操作平台,操作平台的一端设有断线装置,另一端设有刻度标尺,所述刻度标尺上设有能沿刻度标尺横向移动的吊弦线夹定位装置,用于固定吊弦线夹,所述操作平台沿靠近刻度标尺的一侧依次设有第一限位装置、第二限位装置和第三限位装置,所述第一限位装置、第二限位装置和第三限位装置在同一轴线上,所述操作平台、刻度标尺、断线装置配合操作手柄完成整个刚性吊弦的预制工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所预制而成的刚性吊弦一次成型,避免了传统预制方法中易出现吊弦预制长度及回头不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作业效果良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整体吊弦的预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接触网刚性吊弦预制平台。
背景技术
在铁路工程项目建设中,接触网参数直接关系到电力机车运行过程中弓网受流关系是否良好,作为控制接触网接触线导高的直接工具,吊弦的预制直接影响到接触网参数的合格率。吊弦是高速铁路接触网重要组部分,接触线通过吊弦挂在承力索上,吊弦的长度决定接触悬挂的结构高度和接触线距轨面的工作高度,在接触网施工中,吊弦预制质量是决定接触网质量的重要环节。高速铁路接触网吊弦线常采用多股软铜绞线,在大风地区,为达到抗风目的,吊弦线采用直径6mm铜合金圆铜棒,吊弦呈刚性。与传统可调吊弦具备调节余量不同,刚性吊弦不可调整的特性让吊弦的预制工作显得更加的重要与严格。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根据刚性吊弦的结构特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新型接触网刚性吊弦预制平台,该预制平台根据刚性吊弦的回头特征,设计并巧用杠杆原理,可以标准、快速的完成刚性吊弦的预制作业,且在预制过程中所需人工少,省时省力,施工质量能充分得到保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接触网刚性吊弦预制平台,所述预制平台包括平台本体和操作手柄,所述平台本体上设有操作平台,所述操作平台的一端设有断线装置,另一端设有刻度标尺,所述刻度标尺上设有能沿刻度标尺横向移动的吊弦线夹定位装置,用于固定吊弦线夹,所述操作平台沿靠近刻度标尺的一侧依次设有第一限位装置、第二限位装置和第三限位装置,所述第一限位装置、第二限位装置和第三限位装置处于同一轴线上,靠近第一限位装置的操作平台的那一侧设有第二固定模块,平行于限位装置的轴线上靠近第二限位装置处设有第一固定模块,所述操作平台、刻度标尺、断线装置配合操作手柄完成整个刚性吊弦的预制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操作手柄包括操作手柄本体,所述操作手柄本体上设有限位柱和滑动装置,所述滑动装置用于将操作手柄与操作平台的限位装置匹配连接使用,所述限位柱与操作平台的限位装置配合将吊弦本体进行限位。
进一步的,所述刻度标尺的起始刻度为135mm,且起始刻度距离断线装置断线切面的长度为410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装置、第二限位装置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结构,第三限位装置为圆柱体。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模块与第二限位装置、第二固定模块与第一限位装置的外部轮廓最小间距为7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限位装置、第二限位装置、第一限位装置之间的间距分别为130mm,85mm,所述第三限位装置中心距离断线切面的长度为140mm,第一限位装置中心距离刻度标尺起始刻度的长度为55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简单,易于批量加工,成本低廉;
2、吊弦预制作业速度快,效果优良,保证了工期的顺利完成;
3、降低了施工人员的劳力及劳动强度,需人工少、省力,使用方便;
4、减少了返工现象,节约项目成本;
5、较传统调整相比,施工质量能充分得到保证,基本不需要维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南方工程有限公司;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南方工程有限公司;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545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的混合动力系统及车辆
- 下一篇:跨坐式单轨车辆地面储能供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