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铸机结晶器水缝测量尺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55235.3 | 申请日: | 2019-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469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雷阳伟;黎建全;费纪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057 | 分类号: | B22D11/057;B22D2/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曾勇;罗贵飞 |
地址: | 617000 四川省攀枝花***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铸机 结晶器 测量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铸机结晶器水缝测量尺,属于测量技术用品领域。本装置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为三角形结构,本体(1)任一锐角所在的锐角边上间隔设置有若干刻度线(3),且每个刻度线(3)代表的长度为所述锐角边上的刻度线(3)所在位置到另一锐角边的距离。本装置通过直接将本体(1)设置有刻度线的锐角一端插入结晶器铜管(4)的水缝,就可一次性快速检测出水缝值,提高了测量效率。本装置解决原来必须经过塞尺多次测量才能测出水缝值,造成效率低下而且容易损坏塞尺;同时调整水缝时,必须把“塞尺”取出来,不能实时读取过程水缝值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铸机结晶器水缝测量尺,属于测量技术用品领域。
背景技术
连铸技术是一项把液体金属经一组特殊的冷却和支撑装置连续地浇铸成一定断面形状的铸坯新工艺,从根本上改变了钢锭的初轧工艺。连续铸钢与传统模注钢工艺相比具有生产工序简化、金属收得率高、能源消耗低、自动化程度高、生产率高、铸坯质量好等诸多优点,成为钢铁工业发展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性的重要技术之一。
在连续铸钢过程中,如果结晶器铜管的水缝不满足技术标准,结晶器的不均匀冷却会导致连铸坯表面裂纹,裂纹严重会发生连铸机漏钢事故。因此必须精确调整大、小方坯连铸机铜管与冷却水套之间的水缝,才能保证结晶器的均匀冷却,从而生产出表面质量优良的连铸坯,保证连铸工序生产顺行。
在结晶器维修流程中,使用传统方法调整大、小方坯连铸机结晶器铜管的水缝,通常先用塞尺测量出水缝值一般范围为(2至8mm)。这种测量方式必须经过多次测量4次左右才能测出水缝值,使得效率低下而且容易损坏塞尺,且调整铜管水缝时必须取出塞尺,造成使用并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结晶器维修流程中,往往需要多次使用塞尺才能测出铜管与冷却水套水缝值,效率低下而且容易损坏塞尺。同时调整水缝时,必须把塞尺取出来,不能实时读取过程水缝值。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连铸机结晶器水缝测量尺,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为三角形结构,本体任一锐角所在的锐角边上间隔设置有若干刻度线,且每个刻度线代表的长度为所述锐角边上的刻度线所在位置到另一锐角边的距离。
其中,上述装置中所述本体为直角三角形结构。
进一步,上述装置中所述刻度线间隔且等距的设置在本体的斜边上。
进一步,上述装置中所述锐角角度为30°。
进一步,上述装置中所述锐角正对的直角边长度为10mm,刻度线的数量为20个。
其中,上述装置中所述本体由厚度为2mm的不锈钢板制得。
其中,上述装置中所述本体上设置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通过直接将本体设置有刻度线的锐角一端插入结晶器铜管和冷却水套之间的缝隙,使得未设置有刻度线的另一锐角边贴紧结晶器铜管,而冷却水管端部会随着本体的伸入而紧靠本体的刻度线一边,而本体上的刻度线显示的数值为该点到另一锐角边的距离,也即是为铜管与冷却水套的水缝值,使得本装置可一次性快速检测出铜管和冷却水套之间的水缝值,提高了测量效率。同时调整水缝时,水缝值超出技术标准,可将本体不用完全取出来,实现不取出本体就可直接调整水缝至技术标准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结晶器的结构示意简图。
附图标记:1是本体,2是通孔,3是刻度线,4是铜管,5是冷却水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未经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552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电池片效率分选机
- 下一篇:一种可压缩的雨伞沥水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