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采用超细纤维的非织造布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56528.3 | 申请日: | 2019-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206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涂传先;邓世伟;沈百勋;张堃;文雁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光山县富邦非织造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5/02 | 分类号: | B32B5/02;B32B5/26;B32B9/02;B32B9/04;B32B7/12;B32B7/04;B32B3/08;B32B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64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非织造布层 纯棉层 超细纤维层 固定粘接 排汗层 吸汗层 本实用新型 上表面 下表面 抗紫外线层 连接为一体 超细纤维 非织造布 交叉层叠 网络结构 细菌滋生 界面层 抗菌层 舒适性 透气性 织造 纤维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织造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采用超细纤维的非织造布,包括纳米超细纤维层,纳米超细纤维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固定粘接有第一非织造布层和第二非织造布层,第一非织造布层的上表面固定粘接有抗紫外线层,第二非织造布层的下表面固定粘接有抗菌层,纳米超细纤维层由排汗层、纯棉层和吸汗层制成,排汗层位于纯棉层的上方,吸汗层位于纯棉层的下方,纯棉层通过界面层与排汗层和吸汗层连接为一体,第一非织造布层和第二非织造布层均为交叉层叠的纤维网络结构。本实用新型使得人体不仅不易受到细菌滋生影响,而且具备透气性,保证了穿着的舒适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织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用超细纤维的非织造布。
背景技术
非织造布它是一种不需要纺纱织布而形成的织物,只是将纺织短纤维或者长丝进行定向或随机排列,形成纤网结构,然后采用机械、热粘或化学等方法加固而成。
现有技术中,非织造布为了达到需要的防护效果,防护材料通常经过层压或复膜处理,往往厚重且透气、透湿性很差。长期穿着,身体会产生大量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排出,会增加其烦躁感,影响工作效率和身体健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非织造布穿着舒适性差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采用超细纤维的非织造布。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采用超细纤维的非织造布,包括纳米超细纤维层,所述纳米超细纤维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固定粘接有第一非织造布层和第二非织造布层,所述第一非织造布层的上表面固定粘接有抗紫外线层,所述第二非织造布层的下表面固定粘接有抗菌层,所述纳米超细纤维层由排汗层、纯棉层和吸汗层制成,所述排汗层位于纯棉层的上方,所述吸汗层位于纯棉层的下方,所述纯棉层通过界面层与排汗层和吸汗层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一非织造布层和第二非织造布层均为交叉层叠的纤维网络结构。
优选的,所述抗菌层为天然抗菌涂层。
优选的,所述抗菌层的下表面固定粘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海绵凸起。
优选的,所述排汗层由透气纤维编织而成。
优选的,所述吸汗层由吸湿纤维编织而成。
优选的,所述界面层为超声波粘合界面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采用超细纤维的非织造布,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采用超细纤维的非织造布,通过设置纳米超细纤维层、第一非织造布层、第二非织造布层、抗紫外线层和抗菌层,采用天然活性的抗菌层,不仅安全,而且高效抗菌,抗紫外线层保证不会因紫外线对人体皮肤造成伤害,第一非织造布层和第二非织造布层之间设置纳米超细纤维层,不仅对细菌造成阻隔,而且不影响透气性,使得人体不仅不易受到细菌滋生影响,而且具备透气性,保证了穿着的舒适性。
2、该采用超细纤维的非织造布,通过设置排汗层、纯棉层和吸汗层,人体流汗时可以通过纯棉层和吸汗层将汗水充分吸收,通过排汗层排出透气,有效提高了人体穿着的舒适感。
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使得人体不仅不易受到细菌滋生影响,而且具备透气性,保证了穿着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采用超细纤维的非织造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采用超细纤维的非织造布纳米超细纤维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纳米超细纤维层、2第一非织造布层、3第二非织造布层、4抗紫外线层、5抗菌层、6排汗层、7纯棉层、8吸汗层、9海绵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光山县富邦非织造布有限公司,未经光山县富邦非织造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565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