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燃气燃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58590.6 | 申请日: | 2019-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060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发明(设计)人: | 李卫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卫红 |
主分类号: | F23C9/06 | 分类号: | F23C9/06;F23D14/46 |
代理公司: | 13119 衡水市盛博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云海<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053000 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榕花北大***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烧头 套筒 火焰喷射口 燃气燃烧器 炉腔 燃烧器技术领域 二次混合燃烧 燃烧 本实用新型 氮氧化合物 降低排放 烟气通道 燃烧器 外筒壁 支架 燃气 伸出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燃烧器技术领域,具体的讲涉及一种燃气燃烧器。构成该燃气燃烧器的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能够固定于炉腔中的燃烧头,在上述的燃烧头的火焰喷射口处套装有回流套筒,该回流套筒伸出上述火焰喷射口,并通过支架与燃烧头固定,使得上述燃烧头的外筒壁与回流套筒间形成回流烟气通道。该燃烧器能够实现炉腔中所形成的燃烧后的气体能够再与燃烧其中的燃气二次混合燃烧,进一步降低排放气体中的氮氧化合物含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燃烧器技术领域,具体的讲涉及一种内循环燃气燃烧器。
背景技术
燃气燃烧器是使燃气和空气按一定比例混合在出口燃烧的装置统称,燃烧器的目标群体包括锅炉、冶炼炉、熔炉等炉体。
降低排放烟气中氮氧化合物排放是目前燃气燃烧器设计的主要目标之一,充分混合燃烧,烟气循环(包括外循环和内循环)是目前控制氮氧化合物生成的主要的技术手段之一。但由于目前所广泛使用的燃气燃烧器的结构上存在缺陷,使得燃烧器的氮氧化合物排放仍然不十分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燃气燃烧器;该燃烧器能够实现将炉腔中燃烧后所形成的气体再次参与燃烧,降低燃烧区温度,可进一步降低排放气体中的氮氧化合物含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燃气燃烧器,其结构包括能够固定于炉腔中的燃烧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燃烧头的火焰喷射口处套装有回流套筒,该回流套筒伸出所述火焰喷射口,并通过支架与燃烧头固定,使得所述燃烧头的外筒壁与回流套筒间形成回流烟气通道。
构成上述一种燃气燃烧器的附加技术特征还包括:
——在所述的火焰喷射口燃烧头的外筒壁与回流套筒间设置有旋流叶片;
——所述的火焰喷射口为收口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燃气燃烧器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其一,由于在构成该燃烧器的燃烧头的火焰喷射口处套装有回流套筒,使得所述燃烧头的外筒壁与回流管筒间形成回流烟气通道,当燃气及助燃空气在其燃烧头部喷射燃烧时,其周圈会形成低压流,在射流引力的作用下使得炉腔中燃烧后的气体再经过回流烟气通道进入回流套筒与燃烧火焰混流再次参与燃烧,因此会降低燃烧火焰的温度,大大降低炉腔中的氮氧化合物的产生;其二,由于在火焰喷射口燃烧头的外筒壁与回流套筒间设置有旋流叶片,因此可以使得由回流烟气通道进入回流套筒中气体形成旋流,更利于与喷出的燃气火焰进一步的混合并参与燃烧,以进一步降低炉腔中的氮氧化合物的生成。
附图说明
图1为构成本实用新型一种燃气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燃气燃烧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燃气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构成该燃气燃烧器的燃烧头1深入至炉腔3中;其结构为在上述燃烧头的火焰喷射口处套装有回流套筒2,该回流套筒伸出上述火焰喷射口,并与其通过支架4固定,使得燃烧头的外筒壁5与回流套筒内壁6间形成回流烟气通道7。
其工作原理为:燃气和助燃空气分别通过其进口11、12进入燃烧头1中,在其火焰喷射口处充分混合燃烧。此时其燃烧的火焰的周侧形成负压,而炉腔中的气体在射流引力的作用下沿箭头F经过回流烟气通道7进入再一次参与燃烧。
在构成上述一种燃气燃烧器的结构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卫红,未经李卫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5859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炉膛结构及煤粉锅炉
- 下一篇:一种生物质链条炉排燃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