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通道微流体凝血检测芯片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60232.9 | 申请日: | 2019-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290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4 |
发明(设计)人: | 许行尚;杰弗瑞·陈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岚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G01N33/86 |
代理公司: | 32243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素琴 |
地址: | 21112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芯片 上层电极 下层电极 电极 芯片本体 上层 下层 凝血检测 多通道 加样孔 检测室 微流道 微流体 中层 本实用新型 检测结果 界定 背面 封闭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通道微流体凝血检测芯片,包括芯片本体,所述芯片本体从下往上依次包括下层芯片、中层芯片和上层芯片,所述下层芯片、中层芯片与上层芯片相配合界定出封闭的微流道和多个相互独立的检测室,所述上层芯片上设有加样孔,所述加样孔通过所述微流道与所述检测室相连通;所述芯片本体还包括电极,所述电极包括上层电极和下层电极,所述上层电极设置在所述上层芯片的背面,所述下层电极设置在所述下层芯片的正面,所述上层电极与所述下层电极之间有间隙。通过设计上层电极和下层电极,将该多通道微流体凝血检测芯片的电极分两层设置,可以降低电极间的相互干扰,从而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通道微流体凝血检测芯片。
背景技术
微流体学是跨包括工程学、物理学、化学、微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各种学科来应用的技术。微流体学涉及到对微量流体的研究以及对如何在诸如微流体芯片之类的各种微流体系统和设备中操纵、控制和使用这样的少量流体的研究。例如:微流体生物芯片(被称为“芯片实验室”)在分子生物学领域中用于整合化验操作,以用于诸如分析酶和DNA,检测生物化学毒素和病原体、诊断疾病等目的。
微流控芯片(microfluidic chip)是当前微全分析系统(Miniaturized TotalAnalysis Systems)发展的热点领域。微流控芯片分析以芯片为操作平台,同时以分析化学为基础,以微机电加工技术为依托,以微管道网络为结构特征,以生命科学为目前主要应用对象,是当前微全分析系统领域发展的重点。它的目标是把整个化验室的功能,包括采样、稀释、加试剂、反应、分离、检测等集成在微芯片上。微流控芯片是微流控技术实现的主要平台。其装置特征主要是其容纳流体的有效结构(通道、检测室和其它某些功能部件)至少在一个纬度上为微米级尺度。由于微米级的结构,流体在其中显示和产生了与宏观尺度不同的特殊性能。因此发展出独特的分析产生的性能。微流控芯片的特点及发展优势:微流控芯片具有液体流动可控、消耗试样和试剂极少、分析速度成十倍上百倍地提高等特点,它可以在几分钟甚至更短的时间内进行上百个样品的同时分析,并且可以在线实现样品的预处理及分析全过程。其产生的应用目的是实现微全分析系统的终极目标-芯片实验室,目前工作发展的重点应用领域是生命科学领域。
当前国际研究现状:创新多集中于分离、检测体系方面;对芯片上如何引入实际样品分析的诸多问题,如样品引入、换样、前处理等有关研究还十分薄弱。它的发展依赖于多学科交叉的发展。
在中国专利文献CN108398470A中,公开了一种血液活化凝血时间测定生物传感器,包括依次层叠连接的底层、中间层和上层;所述上层设有加样通道和透气通道,所述加样通道及所述透气通道均沿厚度方向贯穿所述上层;所述中间层设有至少一个样品沉积孔、至少一个扩散通道及至少一个检测池,所述检测池通过所述扩散通道与所述样品沉积孔连通,所述检测池沿厚度方向贯穿所述中间层;所述底层的上表面设有工作电极和参比电极;所述加样通道位于所述样品沉积孔的上方且与所述样品沉积孔连通;所述透气通道位于所述检测池的上方且与所述检测池连通;所述底层及所述上层朝向且对应所述检测池的表面区域与所述检测池的池壁配合围成至少一个样品检测腔;所述工作电极与所述参比电极的一端均位于所述样品检测腔内,另一端均延伸至所述中间层及所述上层之外形成用于与检测仪器连接的连接端;所述样品检测腔的上部腔壁以及位于所述工作电极与所述参比电极之间的下部腔壁上均设有干燥的凝血促进剂涂层。该血液活化凝血时间测定生物传感器虽设计了多通道及多检测室同时进行检测,但是多检测室采用了同一个参比电极,且参比电极与工作电极全部设计在底层,这样的设计电极之间的干扰会很大,在实际检测过程中,会影响样本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岚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岚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6023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排腔分流管
- 下一篇:一种生物实验用切片存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