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回填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61284.8 | 申请日: | 2019-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884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0 |
发明(设计)人: | 侯旭峰;常国梁;何春利;胡晓静;叶芝菡;张焜;皇甫文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D17/00 | 分类号: | E02D17/00;E02D17/20;A01G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马吉兰 |
地址: | 10004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填 工具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施工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回填工具。回填工具适于回填待回填件,所述待回填件具有需要清理的清理端,和设置在所述待回填件内部的开口位于所述清理端处的回填槽,回填工具包括锹裤、外框和内锹板,外框设置在所述锹裤上,与所述清理端的形状适配;内锹板设置在所述锹裤或所述外框上,位于所述外框的内侧,所述内锹板具有伸出所述外框并伸入所述回填槽内的工作部。本实用新型的回填工具具有种植土回填操作简单,回填质量易于控制,可避免出现砌块内种植土回填量不均的现象,具有成倍甚至数倍地提高回填施工速度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施工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回填工具。
背景技术
坡改平生态护坡技术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了较大规模的推广应用,并起到了较好的生态护坡效果,为公路及水利工程边坡生态防护提供了较好的解决方案。
坡改平生态护坡技术的关键技术之一就是要求在种植土回填后,砌块内的土壤表面与砌块上沿之间的深度应当保持在2cm-5cm来作为控制水土流失的滞蓄空间,这是坡改平生态护坡技术能否发挥保土、拦蓄利用降水的关键。
目前,回填土的常规做法是由人工从坡面上部自上而下用普通铁锹既要清理砌块上沿多余的土壤,又要从一块块被填满土的砌块中把土再掏出一部分来满足滞蓄空间的要求,不但施工繁琐、速度慢,而且极不方便,滞蓄空间也参差不齐,施工效率低,工程质量也不好控制。这个问题甚至导致有些工程几乎直接将种植槽填满而不留出水土保持的滞蓄空间,直接影响到坡改平生态护坡技术的拦蓄泥沙和雨水功能,浪费回填土资源,抬高回填土的工程造价;而且,由于种植土回填较满,不能有效拦蓄雨水,导致坡改平生态护坡技术砌块内土壤墒情较差,护坡植物的生长立地条件较差而不能正常生长,影响坡改平生态护坡技术生态护坡效果的正常发挥。
为解决这种施工实际问题,提高施工速度、保障工程质量、确保生态护坡的效果,急需研发一种高效、便捷的专用施工工具来控制施工中种植土回填量,确保坡改平生态护坡技术综合效益的正常发挥。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种植土回填操作复杂,砌块内种植土回填量差异大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使得种植土回填操作简单,能减小砌块内种植土回填量差异的回填工具。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回填工具,适于回填待回填件,所述待回填件具有需要清理的清理端,和设置在所述待回填件内部的开口位于所述清理端处的回填槽,回填工具包括锹裤、外框和内锹板,外框设置在所述锹裤上,与所述清理端的形状适配;内锹板设置在所述锹裤或所述外框上,位于所述外框的内侧,所述内锹板具有伸出所述外框并伸入所述回填槽内的工作部。
所述外框的设置方向与所述内锹板的设置方向相同。
所述外框与所述内锹板的最小距离为所述清理端的厚度。
所述工作部的远离所述外框的一端为弧形或圆形或三角形。
所述内锹板为弧面或平面或折板状。
所述待回填件为多边形的砌块,所述外框的形状为所述砌块的二分之一的侧边。
所述待回填件为六边形的砌块,所述外框为与所述砌块的连续三边形状适配的去除下底的梯形。
所述内锹板设置在所述锹裤上。
所述外框安装在所述锹裤的一端,所述锹裤的另一端向远离所述工作部的一侧倾斜设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未经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612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