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阴极往复移动行程可调的平面件电铸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65024.8 | 申请日: | 2019-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069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7 |
发明(设计)人: | 孔泽宇;明平美;张新民;王日鑫;李永亮;李云涛;侯亚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25D1/00 | 分类号: | C25D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4003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配合联接 电铸槽 连接杆 阴极 轴承组件 偏心杆 螺纹 本实用新型 锁紧螺母 暂存区 横梁 滑槽 往复移动机构 往复移动行程 工艺适用性 阳极 电铸装置 方向对称 驱动电机 轴线垂直 转盘圆心 大行程 可调的 可滑动 平面件 挂杆 摇杆 转盘 生产成本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阴极往复移动行程可调的平面件电铸装置,包括转盘、设有滑槽的摇杆、横梁、电铸槽、驱动电机、挂杆、阳极、阴极、轴‑轴承组件、连接杆、设有螺纹的偏心杆、锁紧螺母等。轴‑轴承组件固定安设于转盘圆心处;偏心杆与轴‑轴承组件配合联接;连接杆的一端与螺纹配合联接,且其轴线与偏心杆的轴线垂直,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滑槽可滑动配合联接;锁紧螺母与螺纹配合联接并分别置于连接杆的两侧;电铸槽设有工作区和暂存区;工作区位于电铸槽的中部,暂存区沿横梁往复运动方向对称地安设于工作区的两侧。本实用新型能根据需要连续地调整阴极往复移动机构的行程,工艺适用性更好,且实现的机构简单,能很好地兼顾大行程和小电铸槽容积的需要,有利于生产成本的控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铸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阴极往复移动行程可调的平面件电铸装置。
背景技术
电铸技术因具有能精确复制细微特征、工艺温度低、微组织结构与性能易控、不受工件空间尺寸和形状限制等优点而在工业界多有应用。应用中,电铸层/件的厚度时常出现不均匀现象,进而影响电铸产品性能的有效发挥。如何获得厚度分布均匀的电铸层/件一直是该领域内技术人员关注的重点和核心。阴极往复直线移动的方法是产业界用以提高电铸层/件厚度分布均匀性常用手段之一。但是,目前在用的电铸槽阴极往复移动机构的行程大都是固定不变的,适用性较差,不利于电铸层/件厚度分布的大面积均匀化。为此,已有人开发出行程可调的电铸槽阴极往复移动机构。但是,它们常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比如,行程调节不连续,工艺灵活性不高。又如,电铸槽容积需足够大以满足最大行程的需要,这样,大幅度增加了投入成本和槽液维护成本。因此,需要开发一种行程连续可调但电铸槽容积增大不明显的新型阴极往复移动机构,以能更好更低成本地满足平面件均匀电铸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阴极往复移动行程可调的平面件电铸装置,以能在实现连续调节行程的同时节省电铸槽容积,结构简单且易于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阴极往复移动行程可调的平面件电铸装置,包括转盘、设有滑槽的摇杆、横梁、电铸槽、驱动电机、挂杆、阳极和阴极,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轴-轴承组件、连接杆、设有螺纹的偏心杆、锁紧螺母;所述的轴-轴承组件固定安设于转盘圆心处;所述的偏心杆与轴-轴承组件配合联接;所述的连接杆的一端与螺纹配合联接,且其轴线与偏心杆的轴线垂直,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滑槽可滑动配合联接;所述的锁紧螺母与螺纹配合联接并分别置于连接杆的两侧;所述的电铸槽设有工作区和暂存区;所述的工作区位于电铸槽的中部,暂存区沿横梁往复运动方向对称地安设于工作区的两侧。
所述的阴极为2个,对称地固定于挂杆的两侧。
所述的阳极固定于电铸槽的内壁上且与阴极呈平行面对关系。
所述的阴极的间距比暂存区的宽度d2 小2~5cm,避免阴极接触暂存区槽壁。
所述的暂存区的长度l为阴极的宽度d1的1/3~1/2,以适应阴极最大往复移动行程。
所述的工作区的宽度d3比暂存区的宽度d2 大10~20cm,显著减小电铸槽容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突出优点是:
1.能根据需要连续地调整阴极往复移动机构的行程,工艺适用性更好,且实现的机构简单;2.能很好地兼顾大行程和小电铸槽容积的需要,有利于生产成本的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阴极往复移动行程调节的平面件电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阴极往复移动行程的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铸槽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理工大学,未经河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650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