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跨坐式单轨轮胎散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65338.8 | 申请日: | 2019-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499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9 |
发明(设计)人: | 叶亚光;陈建兵;都武;许峻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19/10 | 分类号: | B60B19/10 |
代理公司: | 32235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刘振龙<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体 轮胎 轮辋 本实用新型 钢丝帘线 轮胎胎圈 轴流风扇 散热片 铝硅 整体结构设计 均匀布置 散热效果 散热装置 散热 胎圈 侧面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跨坐式单轨轮胎散热装置,包括轮胎、轮胎胎圈、轮胎支撑体、轮辋,所述轮胎支撑体与所述轮辋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胎圈内设有钢丝帘线,所述轮胎支撑体的侧面设有铝硅散热片,所述轮辋上均匀布置有轴流风扇。本实用新型通过胎圈、钢丝帘线、支撑体、轮辋、铝硅散热片、轴流风扇相互配合进行散热,整体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运行较为稳定,散热效果较为显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跨坐式单轨轮胎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跨坐式列车高速运行时,其轮胎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轮胎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出去,其温度会一直积累上升,最终会造成轮胎超过耐压耐热极限而导致爆胎,对旅客的生命安全造成危害。目前单轨轮胎多通过轮胎、轮辋之间空气接触而形成的对流进行散热,散热效率较为低下,且属于被动风冷散热,不能很好的满足跨坐式单轨在高速运行时轮胎的散热问题,仍然具有较高的风险。
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一种跨坐式单轨轮胎散热装置,通过主动散热,大幅度提高了散热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跨坐式单轨轮胎散热装置,通过胎圈、钢丝帘线、支撑体、轮辋、铝硅散热片、轴流风扇相互配合进行散热,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运行较为稳定,散热效果较为显著。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跨坐式单轨轮胎散热装置,所述跨坐式单轨轮胎散热装置包括轮胎、轮胎胎圈、轮胎支撑体、轮辋,所述轮胎支撑体与所述轮辋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胎圈内设有钢丝帘线,所述轮胎支撑体的侧面设有第一铝硅散热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轮辋上均匀布置有轴流风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轴流风扇与所述轮辋之间设有第二铝硅散热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轴流风扇放置在轴流风扇盒内,所述轴流风扇盒的侧面及底部设有若干孔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孔洞上设有过滤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滤网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轮胎支撑体由至少3片的支撑片组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铝硅散热片为环形铝硅散热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实用新型跨坐式单轨轮胎散热装置,采用主动散热方式,通过胎圈、钢丝帘线、支撑体、轮辋、铝硅散热片、轴流风扇进行散热,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运行较为稳定,散热效果较为显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跨坐式单轨轮胎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轴流风扇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轮胎、11.钢丝帘线、2.轮胎胎圈、3.支撑体、31.第一铝硅散热片、 4.轮辋、5.轴流风扇、6.第二铝硅散热片、7.轴流风扇盒、8.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该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该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如图1与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跨坐式单轨轮胎散热装置包括轮胎 1、轮胎胎圈2、轮胎支撑体3、轮辋4,所述轮胎支撑体3与所述轮辋4相连接,所述轮胎胎圈2内设有钢丝帘线11,所述轮胎支撑体3的侧面设有第一铝硅散热片31,所述支撑体3由至少3片的支撑片组成,如3片120度的支撑片,或者4片90度的支撑片以拼成一个圆形,方便拆卸维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未经中铁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6533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