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增强型双界面智能卡用载带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66155.8 | 申请日: | 2019-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262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王修垒;吴彩峰;徐烨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电华大电子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498 | 分类号: | H01L23/498;G06K19/07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209 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镇未***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界面智能卡 非接触 触点 载带 本实用新型 增强型 包封 卡片 集成电路卡 线路设计 有效表面 卡带 支路 蚀刻线 焊盘 装载 封面 芯片 分割 制作 加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增强型双界面智能卡用载带。双界面智能卡用载带为带状,两个有效表面分别称作接触面、包封面。接触面通过蚀刻线被分割成8个或者6个区域,这些区域为GB/T 16649.2《识别卡带触点的集成电路卡第2部分:触点的尺寸和位置》规定的触点。包封面包括非接触线路、焊盘,用于装载芯片及制作卡片时连接卡片中的线圈。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包封面的非接触线路设计——非接触线路增加了支路,这个措施可以减少双界面智能卡的加工、使用过程中的失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卡生产及应用领域,特别是双界面模块、卡片生产应用领域。
背景技术
智能卡一般包括接触式智能卡、非接触式智能卡和双界面智能卡。
接触式智能卡,是通过智能卡表面的触点和读卡器通过互相接触实现读卡器对智能卡芯片的访问。接触式智能卡载带的接触面被分割成8个触点(GB/T 16649.2《识别卡带触点的集成电路卡第2部分:触点的尺寸和位置》或6个触点(不含有GB/T 16649协议定义的C4和C8)。读卡器通过接触式的触点,访问智能卡内的芯片。
非接触式智能卡(卡体内含有和芯片相连接的线圈)通过非接触的方式实现读卡器和智能卡芯片的访问。非接触式智能卡,按照行业相关协议(如ISO 14443Type A),通过相隔一定距离,以射频(非接触)方式来访问芯片。
双界面智能卡,同时具有接触式与非接触式卡片功能。
双界面智能卡制作时,需要使用双界面智能卡载带。
双界面载带封装成模块后,通过焊接方式(或导电胶连接等其它连接方式),实现非接触触点和卡片天线内触点的连接。对连接过程分析,发现连接处容易出现断裂、翘起等现象,从而造成模块、卡片的失效。
双界面卡片使用过程中,会遭受到各种外力的影响。双界面卡片最典型应用是作为金融行业的银行卡使用。卡片放置于钱包中、口袋中,受到外力影响显著,易于造成非接触线路的断裂。
基于以上,本实用新型在双界面用载带的非接触线路上进行了增强设计,非接触线路中设计了支路。因此可以减少双界面模块在卡片加工过程中,及卡片快使用过程中因受力而出现非接触线路断裂导致的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非接触线路的增强设计。本实用新型可以减少双界面卡片的生产过程、使用过程中的失效。
双界面智能卡用载带由基材(C100)、接触面和包封面组成。接触面和非接触面为导电导热较好的金属材料,或由其形成的金属连接线,接触面和非接触面的金属材料中间放置有起到绝缘及承载作用的带基。带基和金属结构之间通过粘接剂粘接在一起。
其中:
基材用于承载触点和非接触线路,基材为绝缘材料;
基材实现接触面和包封面的连接和绝缘作用;
接触面含有6个(或8个)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对应于符合ISO7816协议的一个触点(B101);
包封面由非接触线路(A100)、焊盘(A102)组成,焊盘(A102)实现智能卡芯片的ISO7816协议规定的引脚引出,连接到接触面从面实现双界面卡的接触功能,非接触线路用于实现芯片非接触引脚和双界面卡片内部线圈的连接。
非接触线路(A100)用于实现芯片非接触引脚和双界面卡片内部线圈的连接。
智能卡相关协议中目前只使用了5个触点,实际生产中,一般保留5个和触点对应的焊盘(A102)。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增强型双界面智能卡用载带,主要具有如下设计特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电华大电子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中电华大电子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6615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系统
- 下一篇:一种WLP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