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强化增氧垃圾焚烧高效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66192.9 | 申请日: | 2019-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826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发明(设计)人: | 马桂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桂民 |
主分类号: | F23G5/30 | 分类号: | F23G5/30;F23G5/44;F23G5/46;F23J15/02;F23J1/00;B09B3/00 |
代理公司: | 23202 大庆市远东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洪发 |
地址: | 163000 黑龙江省大庆市*** | 国省代码: | 黑龙;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焚烧炉 废热锅炉 排放装置 灰烬 电滤器 垃圾坑 烟气排放装置 不燃物 送料器 高效处理装置 装置制造成本 鼓风机 本实用新型 富氧装置 垃圾分解 垃圾焚烧 垃圾燃烧 换热器 除尘 臭味 吹入 供风 灰渣 烟气 增氧 沼气 燃气 垃圾 补充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强化增氧垃圾焚烧高效处理装置,由垃圾坑、送料器、焚烧炉、废热锅炉、电滤器、烟气排放装置、固体不燃物排放装置和灰烬排放装置构成,在垃圾坑的上方设置送料器,将垃圾经焚烧炉上部的入口送至焚烧炉内,焚烧炉顶部的燃气进入废热锅炉、炉底残渣进入固体不燃物排放装置,废热锅炉顶部烟气经电滤器除尘后进烟气排放装置,废热锅炉底部及电滤器底部的灰烬进入灰烬排放装置;垃圾坑中的沼气及空气经鼓风机和换热器吹入焚烧炉的底部,焚烧炉的底部有富氧装置补充供风。本装置制造成本低、故障少、特别适应高水分、低热值的垃圾燃烧,灰渣无臭味,最大限度地控制垃圾分解过程中有害气体的产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垃圾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强化增氧垃圾焚烧高效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垃圾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产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消费的日趋现代化,垃圾的产生逐年增多,这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大量的土地被侵占,因此,垃圾处理已是人们面临解决环境污染的重大课题之一。目前我国垃圾的处理方式主要有填埋处理法、堆肥处理法和焚烧处理法。
填理处理法是将垃圾填入大坑或洼地中,以恢复地貌和维护生态平衡。此法缺点是土地占用量大(填埋1T垃圾约需3m2土地),填埋后易造成二次污染,如污染地下水源、有害气体四处飘散污染大气、有害金属在填埋场半径约50km范围内会形成富集圈带以及被填埋的垃圾发酵产生的甲烷气体易引发爆炸等。
堆肥处理法是将垃圾运到农村作肥田处理。此法能有效改良土壤,且处理成本低、处理量大,但由于未经分选,使许多有用之物白白浪费,同时许多非肥田成分,如玻璃、金属、塑料会给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所以此法目前仅限于小规模。
焚烧处理法是将垃圾进行焚烧处理,使其体积减少,质量减轻。该法的主要优点是,能有效地减少垃圾的填埋量,经焚烧后只有大约相当于垃圾最初体积10%需要填埋,且可回收能量和对部分烧结渣进行再次利用。但是,现有技术中,垃圾焚烧设备还存在着制造成本高,且对垃圾的热值有一定的要求,如果垃圾处理设备结构不合理,焚烧过程会产生有害气体,造成二次污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强化增氧垃圾焚烧高效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强化增氧垃圾焚烧高效处理装置,是由垃圾坑、送料器、焚烧炉、废热锅炉、电滤器、烟气排放装置、固体不燃物排放装置和灰烬排放装置构成,垃圾坑的上方设置抓斗吊车和投料斗及输送带构成的送料器,由输送带连接焚烧炉上部的入口;焚烧炉顶部的燃气进入废热锅炉、炉底残渣进入固体不燃物排放装置,废热锅炉顶部烟气经电滤器除尘后进烟气排放装置,废热锅炉底部及电滤器底部的灰烬进入灰烬排放装置;垃圾坑中的沼气及空气经鼓风机和换热器吹入焚烧炉的底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焚烧炉的底部有富氧装置补充供风。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固体不燃物排放装置包括设于该固体不燃物排放装置内的磁性分离器及不燃物储斗和含铁金属储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烟气排放装置是电滤器的烟气出口管道经风机连接至烟囱。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灰烬排放装置是将废热锅炉底部的排放管道和电滤器底部的排放管道共同连接至灰烬凝结器和灰烬储斗。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强化增氧垃圾焚烧高效处理装置,结构合理,制造成本低,采用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锅炉无炉排等转动部件,设备故障少,容易维修,投资费用低,富氧装置的加入使燃料燃烧更加充分,垃圾中的有机物可100%燃烧,特别适应高水分、低热值的垃圾燃烧,灰渣无臭味,可直接填埋或用于生产其它产品(如地面砖);同时可在焚烧炉内加入石灰石能够有效地控制垃圾分解过程中有害气体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强化增氧垃圾焚烧高效处理装置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桂民,未经马桂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6619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