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调式超低频准零刚度隔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67062.7 | 申请日: | 2019-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044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8 |
发明(设计)人: | 周加喜;昌耀鹏;王凯;徐道临;潘洪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15/04 | 分类号: | F16F15/04 |
代理公司: | 惠州市超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49 | 代理人: | 陈文福 |
地址: | 410082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负刚度机构 连接杆 隔振器 弹簧 本实用新型 上端 超低频 可调式 内壁 被隔振设备 底部连接 均匀设置 上端封闭 上端固定 升降装置 水平固定 水平设置 下端开口 圆筒状 中心轴 铰接 下端 承载 | ||
1.一种可调式超低频准零刚度隔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固定设置有第一圆筒,所述第一圆筒呈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圆筒状,所述第一圆筒的上端水平设置,用以承载被隔振设备,所述第一圆筒的外侧均匀设置有若干负刚度机构,所述负刚度机构为准零刚度机构,所述负刚度机构的数量大于两个,所述负刚度机构的一端与所述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其另一端安装于水平固定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壁上的第二连接杆上,所述第二连接杆朝向所述第一圆筒的中心轴设置,且所述负刚度机构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一圆筒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圆筒和所述负刚度机构铰接,所述第一圆筒内设置有正弹簧,所述正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圆筒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正弹簧的下端通过升降装置与所述外壳的底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超低频准零刚度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刚度机构为负刚度屈曲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超低频准零刚度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远离所述第一圆筒的一端铰接有第二圆筒,所述第二圆筒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负刚度准零结构远离所述外壳的一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圆筒沿着所述第二连接杆的轴向方向可往复移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超低频准零刚度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底部的底座和通过螺纹结构与所述底座连接的蜗轮,所述外壳内还可转动地设置有与所述蜗轮配合的蜗杆,所述正弹簧的下端与所述蜗轮的上表面相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调式超低频准零刚度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延伸出所述外壳。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调式超低频准零刚度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所述蜗轮对应所述支撑柱设置有支撑腔,所述支撑腔套设于所述支撑柱,且所述支撑腔的内壁对应所述第一外螺纹设置有与之配合的第一内螺纹,且所述支撑柱、所述蜗轮以及所述第一圆筒同中心轴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调式超低频准零刚度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还设置有第三圆筒,所述第三圆筒通过支架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壁,所述第一圆筒壳可上下移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三圆筒内,且所述第三圆筒与所述第一圆筒同中心轴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调式超低频准零刚度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圆筒套设于所述第一圆筒外,且所述第三圆筒通过直线轴承与所述第一圆筒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调式超低频准零刚度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的上表面设置有螺纹管,所述螺纹管的内壁设置有第二内螺纹,所述第三圆筒插设于所述螺纹管内,且所述第三圆筒的外壁对应所述内螺纹设置有与之配合的第二外螺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超低频准零刚度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刚度机构的数量为四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大学,未经湖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6706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震型夹胶玻璃
- 下一篇:旋转缓冲装置及转动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