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易识别的无载体双面胶带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67439.9 | 申请日: | 2019-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728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丁锋;王兰芳;聂碧;赵强国;贲晓燕;王新;殷开;郝宁娴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山由帝杉防护材料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7/10 | 分类号: | C09J7/10;C09J7/40;C09J7/38 |
代理公司: | 32105 常州市天龙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静 |
地址: | 213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面胶带 无载体 易识别 硅油层 基材层 显色 本实用新型 反复循环 高速转动 耗材成本 物体表面 压敏胶层 依次设置 粘结材料 转动物体 胶带 胶层 粘贴 衔接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易识别的无载体双面胶带,属于胶带技术领域。该易识别的无载体双面胶带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基材层、第一硅油层、显色压敏胶层、第二硅油层和第二基材层。该易识别的无载体双面胶带厚度薄、胶层具有显色的特性,特别适用于高速转动过程中的物体表面衔接,有助于转动物体的精确粘贴,使用过后清理方便,被粘结材料可反复循环使用,减少耗材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胶带技术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易识别的无载体双面胶带。
背景技术
传统的双面胶带粘结时间长或受压后,对被粘结材料,特别是软质易损材料,粘接后不易移除或移除后对原被粘结材料破坏性较大,无法继续使用。
并且现有的胶带PSA厚层厚度较大,并且不具有显色特性,在实际转动物体的粘结过程中使用不便,难以把握粘结位置,造成粘结错位,未粘结上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识别的无载体双面胶带,该易识别的无载体双面胶带厚度薄、胶层具有显色的特性,特别适用于高速转动过程中的物体表面衔接,有助于转动物体的精确粘贴,使用过后清理方便,被粘结材料可反复循环使用,减少耗材成本。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易识别的无载体双面胶带,其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离型膜层、显色压敏胶层以及第二离型膜层。
第一离型膜层包括第一基材层和第一硅油层,第二离型膜层包括第二基材层和第二硅油层,第一硅油层设于第一基材层的一侧的表面,显色压敏胶层设置于第一硅油层的远离第一基材层的一侧的表面,第二硅油层设于显色压敏胶层的远离第一硅油层的一侧的表面,第二基材层设置于第二硅油层的远离显色压敏胶层的一侧的表面。
进一步地,第一基材层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基材层、聚碳酸酯薄膜基材层或聚氨酯薄膜基材层。
进一步地,第一离型膜层的厚度为12-100μm。
进一步地,第一离型膜层的厚度为30-80μm。
进一步地,第一离型膜层的厚度为40-60μm。
进一步地,显色压敏胶层的厚度为2-30μm。
进一步地,显色压敏胶层的厚度为10-20μm。
进一步地,第二基材层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基材层、聚碳酸酯薄膜基材层或聚氨酯薄膜基材层。
进一步地,第二离型膜层的厚度为12-100μm。
进一步地,第二离型膜层的厚度为30-80μm。
进一步地,第二离型膜层的厚度为40-60μm。
进一步地,第一离型膜层的离型力为5-30g/inch。
进一步地,第二离型膜层的离型力为5-30g/inch。
进一步地,第一离型膜层的离型力不等于第二离型膜层的离型力。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易识别的无载体双面胶带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易识别的无载体双面胶带厚度薄、胶层具有显色的特性,特别适用于高速转动过程中的物体表面衔接,有助于转动物体的精确粘贴,使用过后清理方便,被粘结材料可反复循环使用,减少耗材成本。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山由帝杉防护材料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山由帝杉防护材料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6743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湿地松松脂提取装置
- 下一篇:一种连片式柔性电路板双面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