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软包电池模组的散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67937.3 | 申请日: | 2019-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077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8 |
发明(设计)人: | 程圣皓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至极动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10/613;H01M10/655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模块 铝材 导热双面胶 软包电池 散热装置 模组 粘接 导热 本实用新型 导热硅胶垫 系统电路板 新能源技术 电芯支架 散热效果 综合效果 左右两侧 安装孔 长螺丝 前侧壁 均热 上盖 套接 外壁 电池 组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属于新能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软包电池模组的散热装置,包括电池模块单元和长螺丝,所述电池模块单元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系统电路板,所述电池模块单元的左右两侧壁固定安装有导热硅胶垫,所述电池模块单元的外壁套接有外壳,所述外壳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上盖,所述外壳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盖,所述电池模块单元由多个所述H型铝材组成,所述H型铝材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H型铝材的顶部和底部均粘接有导热双面胶,两个所述导热双面胶的相对一面均粘接有电池,所述H型铝材的前侧壁固定安装有电芯支架A,该实用新型提高了结构强度,同时导热均热散热效果佳,减少了组装工时的综合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软包电池模组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软包锂电池只是液态锂离子电池套上一层聚合物外壳,在结构上采用铝塑膜包装。车辆或储能用锂电池在长时间高温环境及大电流充放电,电芯产生热量会一直累积让整个电池包温度上升,若没有让电芯的热传导出去长期处在高温状况下,则会造成电芯使用寿命下降,甚至会影响电芯的使用安全。
现有技术当中为了保证电池在使用过程中温度能维持合理温度工作范围内, 电池里面放置铝板等导热结构件来做热传导进行热交换。对于软包电芯导热的普遍作法是利用平面铝板跟塑胶支架与电芯叠层方式,多个电芯,铝板,电芯塑胶支架交叉叠层构成整个电池包模组,结构复杂,相对组装工序繁杂,也因为电池包内空间尺寸限制,铝板尺寸厚度也是有限,相对也会严重影响电芯导热散热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包电池模组的散热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软包电池模组及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较差,相对组装工序繁杂等特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软包电池模组的散热装置,包括电池模块单元和长螺丝,所述电池模块单元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系统电路板,所述电池模块单元的左右两侧壁固定安装有导热硅胶垫,所述电池模块单元的外壁套接有外壳,所述外壳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上盖,所述外壳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盖,所述电池模块单元由多个H型铝材组成,所述H型铝材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H型铝材的顶部和底部均粘接有导热双面胶,两个所述导热双面胶的相对一面均粘接有电池,所述H型铝材的前侧壁固定安装有电芯支架A,所述电芯支架A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相对应的同孔径的第一安装孔,所述H型铝材的左右两侧顶部一体成型有卡槽,所述H型铝材的左右两侧底部一体成型有卡条,所述电池模块单元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安装有电芯支架B,所述电芯支架B上开设有安装孔,通过所述安装孔、所述电芯支架A、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长螺丝将所述电芯支架A、所述电芯支架B和所述电池模块单元相固定连接,所述长螺丝的顶部螺接有螺帽,所述电池模块单元的前侧壁固定安装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的前侧壁固定安装有上连接器。
优选的,所述上盖与所述底盖的内腔均卡接有防水垫片。
优选的,所述卡槽与所述卡条相配合卡接。
优选的,所述外壳为散热鳍片形状铝外壳。
优选的,多个所述电芯支架A和所述电芯支架B的前侧壁均固定安装有汇流铜排,所述汇流铜排穿过所述电路板,并通过锡焊相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软包电池模组的散热装置,利用H型铝材当软包电芯固定件,结构强度高,软包电芯透过导热双面接直接把热传到H型铝板上,导热均热散热效果佳,H型铝材容易与电芯支架装配,减少组装工时,H型铝材有设计滑槽卡配结构,模组组装快速, 组成大电池模组结构强度高,不须额外增加其他结构件补强,大电池模组两侧有大面积H型铝材容易透过导热硅胶垫与电池外框铝壳做热交换散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电池包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数个电池模块组装成电池包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至极动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至极动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679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并多串软包电池模块
- 下一篇: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双通道散热电池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