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眼科白内障手术专用撕囊针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80905.7 | 申请日: | 2019-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331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唐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红十字会医院.(江北区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9/007 | 分类号: | A61F9/007 |
代理公司: | 50230 重庆市信立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包晓静 |
地址: | 40002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针尖 手柄 针体 针体尾端 囊膜 首端 撕囊 医疗器械技术 白内障手术 本实用新型 长圆柱体 尾端连接 新型眼科 针体长度 夹角为 前囊膜 刺破 锐形 尾端 移形 翻开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型眼科白内障手术专用撕囊针,设置有手柄、针体、针尖三部分;一、手柄:手柄为手持部分,为长度约100mm,直径约4mm的长圆柱体;二、针体:针体整体呈“V”形,中间夹角为120度,总长度10mm,直径0.2mm,针体首端与手柄相连,尾端移形为针尖,连接首端部分针体长度为4mm,与尾端连接部分长度为6mm;三、针尖:针体尾端为针尖部分,是核心部分,设计长度为0.8mm,与针体尾端部分亦呈120度夹角,使得整个撕囊针整体呈Z型。针尖末端为锐形针尖,便于刺破囊膜,120度角度进行前囊膜截开,最利于翻开囊膜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器械,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眼科白内障手术专用撕囊针。
背景技术
目前,业内常用的现有技术是这样的:
白内障手术己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从最初的针拔术到目前的超声乳化术,在手术步骤及手术效果上,白内障手术技术取得了质的飞跃。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白内障手术切口也日趋微创化。现代最先进的白内障手术是超声乳化术。这种手术的基本步骤是:(1)开睑,角膜缘做主切口、辅助切口;(2)注入粘弹剂,撕囊镊进行晶体前囊膜的连续环形撕囊(CCC);(3)水分离,游离晶体核;(4)超声乳化针头从主切口进入眼内进行超声乳化粉碎晶体核,并吸除眼外;(5)抽吸皮质,前后囊抛光;(6)注入粘弹剂,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7)抽吸粘弹剂,关闭切口,形成前房。取开睑器,手术完毕。
与传统白内障囊外摘除这种大切口手术相比,超声乳化手术切口(3mm以下小切口)具有如下优点:①无需缝合,手术时间短,减少术后异物感;②,前房稳定性好,减少了眼内容物的脱出风险,增加了术中安全性;③减少了术后散光;④术后炎症反应小,视力恢复和伤口愈合快。由此可见,随着手术器械的改进、技术的发展,白内障手术的切口必将越来越小,以求术后得到更好的效果,这是必然的趋势。目前制约白内障手术切口进一步微创化的主要因素是进入前房的手术器械的横径和人工晶状体的大小。
从以上白内障手术步骤中我们可以看出,连续环形撕囊(CCC)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过程中的关键步骤,该步骤是能否完成超声乳化手术的先决条件。完成该步骤传统的手术器械为撕囊镊,切口一般在2-3mm。在手术中,受撕囊镊这种大器械的局限性,使得眼内操作的灵活性有限,而且由于切口较大,粘弹剂容易溢出,对于切口下方的撕囊操作难度较大,容易失败,而且撕囊镊无法完成无粘弹剂撕囊操作(切口漏水,前房塌陷),影响了手术的成功率。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
(1)撕囊镊较于截囊针器械横径大,眼内操作灵活性有限;本撕囊针横径小,进入眼内部分体积小,操作空间大,机动灵活,可以操作撕囊镊无法完成的技术动作,比如翻瓣,无粘弹剂操作等;
(2)撕囊镊对于切口下方的操作失误率较高,容易将囊口撕裂,造成撕囊失败,从而加大后囊破裂的风险,引起严重并发症;此撕囊针的120度锐形针尖可以很好地控制进针角度,从而更好地控制撕囊口的大小和形状。特别适合于切口下方的撕囊操作;
(3)撕囊镊进入眼内要求切口在2-3mm之间,因而不能完成更小切口的微创手术。而且2-3mm切口,操作时粘弹剂容易溢出,从而造成前房塌陷,使撕囊操作无法完成;而2-3mm切口更无法完成无粘弹剂连续环形撕囊(CCC)操作,由于无粘弹剂支撑,房水更容易从切口流出,造成前房的快速塌陷,并带来更大的手术风险。此撕囊针可以使手术切口控制在0.2—0.3mm,切口更小,为以后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更微小的切口空间创造了条件,同时避免了相关手术并发症,如切口漏水,眼内感染,术后散光等,在经济方面,可以不使用以前认为必不可少的粘弹剂,在成本控制上将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难度和意义:
白内障手术切口和所有外科手术切口一样都是朝微创切口方向发展。从最初的12mm在大切口,发展到今天的2mm的微小切口。而在2mm以下甚至1mm以下的微切口则遇到了瓶颈。主要问题是以下2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红十字会医院.(江北区人民医院),未经重庆市红十字会医院.(江北区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809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眼内剪镊器具
- 下一篇:一种眼科手术器材支撑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