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脱模模具行位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81512.8 | 申请日: | 2019-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570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符金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粤信塑胶模具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33 | 分类号: | B29C45/33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浩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60 | 代理人: | 陈凯玉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模 模具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脱模模具行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模具中的下模板,还包括行位座、设置在行位座一侧的锁紧机构、以及驱动锁紧机构运动脱模的导向装置;行位座的正面为倾斜设计,且行位座的正面的中央开设有凸出于斜面的T形凸台;锁紧机构包括行位座压块、两个滑块、铲基;铲基包括固定端和脱模端;固定端通过一连接组件固定连接在行位座压块的正面,脱模端与产品连接;行位座压块的背面开设有与T形凸台相对应的T形凹槽;两个二滑块分别固定连接在T形凹槽的两侧;导向装置安装在锁紧机构的下方,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简便的优点,很好的满足了具有复杂内腔结构的塑料件的脱模需求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脱模模具行位机构。
背景技术
在使用模具生产塑料件时,为了将工件和模具分离,传统的脱模方式是使用顶杆或压板直线顶出工件来完成的。但有些塑料件具有复杂的空腔结构,注塑生产完成后无法通过直线顶出的方法来将工件和模具分离,为使产品能顺利出模,这时就需要在其内部设置多个顶出脱模机构。
现有技术中的脱模方式一般使用附加的机械手来完成,或者使用设计复杂的油缸辅助设备来完成,这些脱模方式采用的设备均成本高昂,脱模行位机构复杂,大大提高了这种塑料件的生产成本,也提高了操作难度和维修成本。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技术手段以解决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一种脱模模具行位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脱模方式一般使用附加的机械手来完成,或者使用设计复杂的油缸辅助设备来完成,这些脱模方式采用的设备均成本高昂,脱模行位机构复杂,大大提高了这种塑料件的生产成本,也提高了操作难度和维修成本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脱模模具行位机构,该行位机构设于模具中,其包括设置在模具中的下模板,该行位机构包括行位座、设置在行位座一侧的锁紧机构、以及驱动锁紧机构运动脱模的导向装置;
所述行位座底部固定连接在所述下模板上;所述行位座的正面为倾斜设计,且所述行位座的正面的中央开设有凸出于所述斜面的T形凸台;
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行位座压块、两个滑块、铲基;所述铲基包括固定端和脱模端;所述固定端通过一连接组件固定连接在所述行位座压块的正面,所述脱模端与产品连接;所述行位座压块的背面开设有与所述T形凸台相对应的T形凹槽;所述T形凹槽与所述T形凸滑动连接;所述两个第二滑块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T形凹槽的两侧,并与所述行位座的正面滑动连接;所述行位座的底端两侧对称设置有斜孔;
所述导向装置安装在所述锁紧机构的下方,并与所述斜孔活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行位座压块的背面为倾斜设计,并平行于所述行位座的正面。
优选地,所述导向装置设有两组,且所述两组导向装置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斜孔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导向装置包括斜导柱、顶推块、以及套设在所述斜导柱上的弹性件;所述顶推块固定连接在所述下模板上,所述斜导柱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顶推块上,所述斜导柱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斜孔内并与所述行位座相抵。
优选地,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优选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压紧块、第二压紧块;
所述第一压紧块固定连接在所述铲基的顶部;所述第二压紧块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行位座压块的顶端,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压紧块的正上方并压紧所述第二压紧块。
优选地,所述第二压紧块呈“7”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脱模模具行位机构的技术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粤信塑胶模具制品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粤信塑胶模具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8151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