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污水处理精确排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82103.X | 申请日: | 2019-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037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王小玲;李华伟;万晓瑞;张良;罗中立;王小月;杨丽亚;蒋晚霞;师晓辉;李鹏飞;李垚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12 | 分类号: | C02F11/12;C02F3/30;B01D21/34;B01D21/32 |
代理公司: | 郑州浩翔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49 | 代理人: | 边延松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处理 精确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精确排泥系统,能够根据进水在线COD检测值、初沉池刮泥机电流、初沉污泥浓度、生物池污泥浓度、剩余泵房污泥浓度和出水在线TP检测值、出去在线TN检测值、浓缩后池液位等实时调整初沉污泥排放量和剩余污泥排放量,有利于实现污泥的合理、精确排放,促进系统稳定,保障出水稳定达标排放,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精确排泥系统。
背景技术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泥,主要包括筛余物、沉泥、浮渣和剩余污泥等。污泥体积约占处理水量的0.3%-0.5%左右,如废水进行深度处理,污泥量还可能增加0.5-1倍。随着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增多,废水和污水的量也逐渐增大,所产生的污泥量也逐渐增大。污水处理过程中还要用到活性污泥,。污泥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包括重金属、细菌、病原体等,如处理不当,可能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通过曝气使由微生物组成的活性污泥与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物质充分混合接触,进而降解吸收并分解,曝气的作用是向生物池内供给微生物增长及分解有机物所必须的氧气,并起混合搅拌作用,使活性污泥与有机物充分接触。在生物池内,悬浮的大量肉眼可观察到的絮状污泥颗粒,这部分就是活性污泥絮体,随着有机污染物被分解,曝气池每天都净增一部分活性污泥,这部分叫做剩余活性污泥,剩余污泥中除了一部分需要回流外,其余的都需要排出到污水处理系统之外进行后续的妥善化处理和处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精确排泥系统,该系统能够根据进水在线COD检测值、初沉池刮泥机电流、初沉污泥浓度、生物池污泥浓度、剩余泵房污泥浓度和出水在线TP检测值、出去在线TN检测值、浓缩后池液位等实时调整初沉污泥排放量和剩余污泥排放量,有利于实现污泥的合理、精确排放,促进系统稳定,保障出水稳定达标排放。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污水处理精确排泥系统,包括污水处理池组、初沉污泥泵房、剩余污泥泵房和污泥处理池组,所述污水处理池组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进水池、沉砂池、初沉池组、生物池组、二沉池和出水渠;所述污泥处理池组包括依次设置的预浓缩池、浓缩前池、浓缩机、浓缩后池和消化池;
所述初沉池组包括一个以上的初沉池,在所述初沉池组旁边设有初沉污泥泵房,在所述初沉污泥泵房内设有初沉排泥泵组,每个初沉池对应一个初沉排泥泵组,所述初沉排泥泵组用于将对应初沉池内的污泥排放到浓缩后池进行后续处理;
所述生物池组包括一个以上的生物池,在所述二沉池外设置有剩余污泥池,所述二沉池内的污泥排放到剩余污泥池内,所述剩余污泥泵房设置在所述剩余污泥池的上方,在所述剩余污泥泵房内设有剩余污泥泵组和污泥回流泵组,每个生物池对应一个污泥回流泵组以及一个剩余污泥泵组,所述污泥回流泵组用于将剩余污泥池内的污泥回流到对应的生物池,所述剩余污泥泵组用于将剩余污泥池内的污泥排放到预浓缩池进行后续处理;
在所述进水池内设置有COD在线检测仪,在所述的初沉池前设有进水流量计,在所述的初沉池内设有刮泥机电流表,在所述生物池的末端、初沉污泥泵房内和剩余污泥泵房内均设有污泥浓度在线检测仪,在所述出水渠设有出水TP及TN在线检测仪;在所述浓缩前池和浓缩后池内均设有液位计和污泥浓度在线检测仪。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待处理的污水依次经过处理池组中的进水池、沉砂池、初沉池、生物池、二沉池和出水渠。在初沉池中产生的污泥通过初沉排泥泵组排放到浓缩后池中等待后续处理;二沉池中产生的污泥,一部分通过污泥回流泵组回流到生物池内,另一部分通过剩余污泥泵组排放到预浓缩池中等待后续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8210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塑形的气管导管管芯
- 下一篇:一种一体化模块装配式建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