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眩光浅反光杯组合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83843.5 | 申请日: | 2019-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701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8 |
发明(设计)人: | 林轶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广盛弘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5/04 | 分类号: | F21V5/04;F21V7/28;F21V7/24;F21V11/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甘紫红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凸透镜 反光杯 眩光 光栅 光源 本实用新型 组合结构 出射 折射 大角度光线 光能利用率 边缘光线 逐渐变大 反射 人眼 环绕 开口 拦截 吸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眩光浅反光杯组合结构,包括:一凸透镜、一防眩光的光栅及一反光杯;所述反光杯环绕凸透镜,所述凸透镜的下方设置光源,所述反光杯的开口由下方朝上方逐渐变大,所述防眩光的光栅位于反光杯内,并设于凸透镜上方,所述凸透镜为半圆形,本实用新型通过凸透镜将光源发出的边缘光线折射到反光杯,使光源发出的大角度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向反光杯,再从反光杯反射出去,而光源发出的从上方出射的光线被凸透镜收集,射向防眩光的光栅,从凸透镜中间出来的光线中大角度的光线会被防眩光的光栅吸收拦截不会到达人眼,从凸透镜中间出来的光线中小角度的光线会从防眩光的光栅出射,从而本实用新型可提高光能利用率及有效降低眩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防眩光浅反光杯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COB光源具有高显色、高发光效率、低热阻、无光斑及节能环保等优点,在商业照明与展馆照明等一些对光斑、光色、照度等照明效果要求较高的领域,普遍采用COB光源作为灯具的发光源加以二次光学设计,来达到照明要求。
COB反光杯由于光源正上方发出的光线不经过反光杯直接出射,如果这部分不经过反光杯的光线有超过45度角,就会形成较强的眩光。传统的COB反光杯如果要做到比较好的防眩光效果,反光杯的深度就要做比较深即所谓的深杯,这样反光杯本身的遮光角大,眩光就小。深度浅的反光杯要做好防眩光一般是在反光杯中间加一个透镜与反光支架,使从透镜中间出来的光线全被反光支架反射回透镜不让这部分光线出射,但这样发出的光利用率就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光能利用率及有效降低眩光的防眩光浅反光杯组合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防眩光浅反光杯组合结构,包括:一凸透镜、一防眩光的光栅及一反光杯;所述反光杯环绕凸透镜,所述凸透镜的下方设置光源,所述反光杯的开口由下方朝上方逐渐变大,所述防眩光的光栅位于反光杯内,并设于凸透镜上方,所述凸透镜为半圆形。
所述反光杯的内侧面设置微积分鳞甲结构。
所述微积分鳞甲结构上镀设有铝膜。
所述防眩光的光栅采用黑色吸光材料。
所述防眩光的光栅包括三相互连接成一体的圆环及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端固定于反光杯的内侧面上,所述支撑板的另一端固定于圆环。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通过凸透镜将光源发出的边缘光线折射到反光杯,使光源发出的大角度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向反光杯,再从反光杯反射出去,而光源发出的从上方出射的光线被凸透镜收集,射向防眩光的光栅,从凸透镜中间出来的光线中大角度的光线会被防眩光的光栅吸收拦截不会到达人眼,从凸透镜中间出来的光线中小角度的光线会从防眩光的光栅出射,从而本实用新型可提高光能利用率及有效降低眩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背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出光示意图。
【符号说明】
凸透镜1
凸透镜的侧缘11 进光沉孔12 连接脚13
防眩光的光栅2
圆环21 支撑板22
反光杯3
微积分鳞甲结构31 台阶3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广盛弘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广盛弘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838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智能灯罩
- 下一篇:一种摄影用变色温投光灯透镜